前言

这些年因为身体原因,中国已经失去了太多的优秀人才,但是在天灾人祸面前,意外总是来的猝不及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闫罗彬

11月13号晚上,本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工作日,然而就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不幸打破了这个本来平静的夜晚,闫罗彬去世了,但是让人不理解的是他才37岁,在此之前他的弟弟也才离开人世,究竟是什么夺走了他们的生命?

从贫瘠的土地到学术殿堂

闫罗彬来自河北邢台农村,那里没有繁华的都市,没有优越的条件,有的只是无尽的农田和生活的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合影

他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泥土的清香和汗水的味道,贫瘠的土地不仅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也让他早早明白了生活的残酷。

知识是他眼中唯一的希望,是打破命运枷锁的钥匙,他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离开这穷乡僻壤,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求学的道路,注定充满荆棘,直到高中毕业,2007年闫罗宾成功拿到了大学通知书。带着凑齐的八千块钱,他和家人一起开始了追梦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闫罗宾讣告

这8000元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也承载着他对未来的憧憬,这笔钱是他大学的第一笔也是最后一笔来自家里的资助。

大学第一天他就决定自力更生,完成学业,为了不让家里太辛苦,他很少伸手跟家里要钱。从中学到大学,他很少添置新衣,有些衣服甚至还是做家教时别人送的。

他在食堂吃饭很节俭,即使是三块钱的担担面,对他来说也是难得的美味,更多的时候他选择一份8毛钱的豆腐炒青菜,再加4毛钱的两个馒头,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闫罗宾

尽管生活清苦,但他从未抱怨,因为他知道知识的果实,需要用汗水去浇灌。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在校园里他总是最早迎接晨曦的人,也是最晚送走夜色的一盏灯。

图书馆和自习室,都能看到他认真学习的身影。

闫罗彬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学毕业后他去了中山大学读研,他选择了丹霞地貌研究方向,一头扎进了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2024-11-14大学副教授因病去世!年仅37岁

攻读博士期间他的生活条件才略有好转,但多年养成的节俭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博士毕业后,他去英国爱丁堡大学做访问学者,学习和研究了一段时间,增长了不少见识。

这段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深造学成以后,闫罗宾就想回到祖国为国家出一份力,于是最后他加入了西南大学,成了一个高校地理专业的副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评论

从邢台的小村庄到学术的殿堂,闫罗彬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这条道路上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他热爱知识,并且渴望知识,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路上,一切的坎坷经历都是他成功路上的光辉印记。

丹霞地貌研究:青年学者的杰出贡献

西南大学的闫罗彬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他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每天都加班到深夜,为的是能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大学

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在这段路途中他看遍了两百多个特别的地貌,并且对这些地方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他还曾在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工作一年,这段经历让他对丹霞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扎根一线,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在丹霞地貌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青年才俊,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大学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地质学理论,也为我国的丹霞地貌保护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不过除了在科研领域的成就,闫罗彬在教学方面也同样出色。

他开设了一门名为“旅行的意义”的通识选修课,这门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学课程,而是将旅行与地质学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带领学生们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去探索自然。

他上课特别有意思,同学们都很喜欢他那活泼幽默的讲课方式,他教的是地质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求知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副教授因病去世,年仅37岁 大象新闻 2024-11-15

同学们都说他课讲得好玩,而且问题问多少他都耐心细致地解答,下课后他还会请同学们吃烧烤,与他们畅聊人生,分享经验。

同学们觉得他不仅知识渊博,更像个能指点人生的朋友和老师。“旅行的意义”这门课,每次都一位难求,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是一门“最伟大”的通识课。

他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点燃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过闫罗彬的学术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校园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大学

央视《武夷山国家公园》纪录片,请他做了讲解嘉宾,在镜头前他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武夷山的丹霞地貌特征,将专业的学术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人了解了丹霞地貌的奥秘。

在2023年3月,这个片子还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3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这无疑是对闫罗彬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

从贫困的农村走出来,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学者,闫罗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谱写了一段励志的人生故事,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闫罗宾做讲解员

与病魔抗争,展现生命的尊严

2024年的春节,本应是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对于闫罗彬来说,却是命运的转折点。一开始只是觉得浑身没劲,头疼,吃饭的时候老想睡觉,他以为自己只是感冒了,或者煤气中毒。

直到走不动路了,他才觉得事情不妙。大年初二他去医院查血,查出白细胞很高,医生让他赶紧转去大医院看看。

邢台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诊断结果是白血病,他血小板极低,情况十分危急。坏消息来得太突然,让本来就艰难的日子更难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大学

不过面对病魔,闫罗彬并没有退缩,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坚强,因为他必须撑下去,父母和弟弟都指着他呢。

查出病后,他积极治疗,做了骨穿、基因检测和化疗。他不想麻烦别人,学校想帮他,被他拒绝了。他说:“想尽量克服。”

然而骨髓移植手术费用高昂,为了筹集巨额医疗费,他最终还是接受了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并在网络上发起了筹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血病患者

中山大学、西南大学和很多校友都帮了他一把,不少学生也在网上为他筹款。直到6月14日,闫罗彬进入了骨髓移植仓,开始了与病魔的殊死搏斗。

在医院的日子很不好过,但他一直很乐观,相信自己能好起来。一个月以后,他终于走出了移植仓。

手术很顺利,医生说他恢复得很好,采访他的记者也说他挺好的,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仿佛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血病患者

但是他再次遭遇不幸,九月份他移植后出现了排斥反应,先是从肠道开始,还能扛过去,后来肝脏也排斥了,还得了肺部感染,药也越来越不管用了。

十月底,情况更糟了,药也白吃了。十一月初,他两次病危抢救,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闫罗彬曾对亲人表示,这一生没有遗憾。

他说他不怕死,只是放不下父母,在他嘴里总是念叨着别人的好,处处不忘感恩。不过他当初信誓旦旦要好起来报恩,结果却没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霞地貌

很多人为他离开感到惋惜难过。再加上今年七月,他弟弟也因肾癌离开了,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命运的残酷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留下的精神财富

闫罗彬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他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经历了生活的种种艰辛,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霞地貌

他热爱教育和科研,总是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知识改变了他的人生,也鼓舞着许多学生。他节俭朴素,即使评上副教授,工资有所提高,也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

他一年四季就穿一双鞋,生活很节俭。

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晚上都加班到12点,为的是能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闫罗彬的一生也是充满爱和感恩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霞地貌

正如他的学生在网上悼念他时所说:“闫教授的离去,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宝贵,也让我们看到了坚韧的力量。”

结语

闫罗彬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像流星一样闪耀,他活出了生命的意义,也激励着很多人去追梦,他的一生都在奋斗和奉献,值得我们学习和记住。

不过确实让人感觉惋惜,毕竟才三十多岁,刚找到生活的平和期,结果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他的亲人也会对他的经历感到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