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流脓血涕、嗅觉明显减退……一系列恼人症状持续超过半年,再也无法用“感冒后遗症”“过敏性鼻炎”等来解释后,46岁的梁女士来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
检查结果显示其病情复杂——不仅鼻腔被息肉样组织填塞,双侧多对鼻窦都存在炎症,只有外科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手术”二字,让梁女士满心忐忑。在此阶段,上海十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邹文焘“细致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精湛的专业技术以及耐心指导和宽慰”护佑着她安然度过围手术期考验,不仅干净利落地切除了息肉、开放并引流了鼻窦内的炎性分泌物,更使嗅觉显著恢复,持续半年多的病症终成过去时。
梁女士的鼻部症状始自今年春节期间的一次感冒,急性期过后一直断断续续鼻塞、流涕,白天还好,夜里就寝后症状更加严重,以至于需要张口呼吸。她只当是“感冒后遗症”,再加上自己是过敏体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打喷嚏、鼻塞、流涕,“问题不大,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最初她十分乐观。
然而从春暖花开等到盛夏酷暑,鼻塞、流涕等症状不仅没有好转,甚至还更趋严重,清涕变成脓涕,有时竟然还带血。与此同时,嗅觉也显著减退。因忙于工作,梁女士一直未能就医,直到日前才来上海十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副主任邹文焘为她安排了全面检查,鼻内镜与鼻窦CT显示:鼻腔息肉样组织阻塞,鼻道内粘脓性分泌物;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炎症伴鼻腔息肉形成。
如此显著的器质性病变,无论靠鼻腔局部还是口服药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邹文焘建议通过手术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配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然而一想到要在颌面部“动刀”,梁女士内心就充满恐惧。对此,邹文焘给予了充分共情,同时结合图片和模型详细讲解手术过程。
细致的诊断+基于患者认知与情绪的充分术前沟通+精湛的操作,9月13日,手术顺利完成:息肉样变的组织与黏膜彻底清除;在鼻腔动力钻的辅助下开放全组鼻窦,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通道得以重建。
返回病房未久,一个突发情况让梁女士刚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胃肠不适的同时还吐血块。“难道是术中出了意外?”她一度十分恐惧。经全面评估,邹文焘判断上述两项症状间无因果关系,胃肠不适源自麻醉反应,而吐出血块则是由于术中少量出血倒流至鼻咽部,无需过于担心。
邹文焘的解释、关心与指导,让她心情逐渐平复。但对她来说,安然度过围手术期只是第一步,之后还需复诊冲洗清理鼻腔痂皮和分泌物,同时遵医嘱使用药物,如此才能减少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
“手术后的三次复诊,邹医生都不厌其烦地叮嘱我坚持每天冲洗鼻腔、指导我科学用药,让我‘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和信任’。”梁女士告诉记者。终于,在医患双向奔赴下,梁女士告别沉疴——日前,她通过微信欣喜地告诉邹文焘,“嗅觉明显恢复!”
相比其他,耳鼻咽喉科疾病有其特殊性——病变处于“四战之地”,与呼吸、消化、感觉、神经、内分泌(甲状腺)、免疫(扁桃腺)等多个生理系统相关,症状往往复杂多样,不同患者的主观感受差异较大。又加之病灶“深居”颅面之内,无论用药还是手术都有颇多讲究,治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及周边重要组织、结构与脏器,对医生来说堪称“瓷器店里捉老鼠”。上述诸多因素叠加影响,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都是考验,需要医患间更深入沟通、更充分信任。邹文焘对梁女士的治疗堪称范例——从初诊、复诊到手术、随访,从查体诊断、鼻内镜检查到CT影像评估,从术前沟通到术后突发情况处置、恢复期用药指导……每个环节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在给予高水平医疗处置的同时亦提供充分情绪价值,如此方成就一段医患佳话。
从躯体治愈到情绪疗愈,上海十院人一直在努力,这既是患者的需求,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信息来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