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春,四川大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毛主席来到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视察,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了解基层情况。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毛主席漫步于郊外田间,突然被一种奇特的野花吸引了目光。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摘下这朵花,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其名。当得知这是当地人称为"打破碗花花"的野花时,毛主席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转身面对着田间嬉戏的孩子们,举起手中的花,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问题:"谁敢拿打破碗花花?"这个问题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毛主席为何对这种普通的野花如此感兴趣?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又将如何影响四川乃至全国的发展进程?

I. 毛主席抵达四川,展开视察工作

1958年3月4日,春日的暖阳洒满成都双流机场。一架银色的专机缓缓降落,机舱门打开,毛泽东主席在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等当地领导的迎接下,踏上了四川的土地。这是毛主席首次到访四川,他的到来让整个成都城沸腾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榻在锦江宾馆后,毛主席并没有休息,而是立即召集四川省委的主要领导,详细询问了四川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情况。他特别关心农业生产,询问了粮食产量、农业合作化的进展以及农民生活改善的情况。

第二天一早,毛主席就在李井泉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武侯祠参观。走进这座古朴庄严的祠堂,毛主席驻足于诸葛亮的塑像前,凝神良久。他向讲解员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你知道诸葛亮一生坐过几次车,骑了几次马?"这个问题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毛主席笑着说:"这个问题可能没人能准确回答,但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而不仅仅是他们的丰功伟绩。"

离开武侯祠后,毛主席又来到了杜甫草堂。在这里,他对通堂式敞厅里悬挂的清人顾复初集杜诗所撰的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副对联写道:"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毛主席反复吟诵,赞叹不已,认为这副对联既道出了杜甫的心境,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

3月8日,毛主席在成都郊外的金牛坝宾馆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新中国成立八年来的工作成就,讨论1958年的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如何发展地方工业和农业等问题。

会议开始时,毛主席首先肯定了过去八年来全国各地取得的成就,但他同时指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我们要将农业和工业同时抓,实现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并举。只有这样,我们的国民经济才能全面发展。"

在讨论如何发展地方工业时,毛主席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他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不能一刀切。比如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就应该大力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

关于农业发展,毛主席提出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他说:"粮食是基础,但我们不能只种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渔业都要搞起来,这样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会议期间,毛主席还特别提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培养农村干部,让他们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基层组织强大了,我们的各项政策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这次会议持续了近二十天,其间毛主席多次深入基层视察,了解实际情况。他的这种务实作风给与会的干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整个四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II. 深入基层,亲切接触群众

1958年3月16日,春日的暖阳洒满四川大地。毛主席在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郫县合兴乡红光社视察。这是一个普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但在毛主席眼中,它代表着中国农村的缩影和未来。

当毛主席的车队抵达红光社时,郫县县委书记刘致台、农村工作部长潘兆清、红光社社长周桂林和副社长刘贤松等人已经在社办公处前的马路上等候多时。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毛主席下车后并没有直接进入办公处,而是沿着乡间小道信步而行。

走着走着,毛主席注意到路边有一户敞开着门的农家。他没有丝毫犹豫,径直走了进去。屋内,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正在专心缝补衣服,对突然到访的客人毫无察觉。毛主席轻声问道:"大娘,我们摆摆龙门阵吧?你家入社了没有?"

老太太头也不抬,继续做着手中的活计,只当是普通干部来访,简单地回答道:"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