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划破天幕的流星——刘师培诞辰140周年手稿展”在南京图书馆开幕。展览分为“家学渊源”“百年遗珍”“学人往来”“一经师”四个单元。展览中的100多页刘师培手稿原件都是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师培《壬寅岁暮,感怀旧事,凄然有作》(部分)

刘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人。出生于经学世家,幼承家学,博学强识,有“神童”之誉。他的学术视野宽广,涵盖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逻辑学等诸多领域,学术成果丰硕。

刘师培的曾祖父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以研究《春秋左氏传》名扬海内外,学术界称之为“仪征刘氏”,三代人被同时载入《清史稿·儒林传》。展览中展出了刘文淇到刘师培四代人的科举朱卷。

仪征市历史研究会会长万仕国研究刘师培已有40余年,先后出版《刘师培年谱》《刘申叔遗书补遗》《仪征刘申叔遗书》等。他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此次展出的刘师培手稿均为诗稿,共200余首、2.6万字。“根据手稿内容判断,全部写于1907年春节赴日本以前。其中有明确纪年的两件,分别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和阮文达〈秋桑〉》七律四首,以及1902年的《壬寅岁暮,感怀旧事,凄然有作》。”万仕国说,这部分手稿可说是对刘师培早期经历的文字记录,从中可以推断出影响刘师培诗歌风格的四个主要来源。

刘师培习诗时间较早,据蔡元培《刘君申叔事略》记载,刘师培11岁时习试帖诗,作有《水仙花赋》。刘师培的外甥梅鹤孙说,这一年的初秋,姐姐刘师铄取凤仙花染指甲,刘师培也要染,师铄叫他作一首诗方可。刘师培一个下午就作了60多首《凤仙花》绝句,第二天又继续,完成了100首。当时亲友传诵,称为“神童”。

“通过研究这些手稿,可以发现刘师培吸收汉唐,模仿六朝,关注民生,志在立功,在入世与出世中多有纠结,受屈原《楚辞》、陶渊明等六朝诗人以及杜甫、李贺等名家影响较深。”万仕国说。

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三吏”“三别”等作品,关注现实、关心民间疾苦,期盼为社会、为大众建功立业,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一特点对于刘师培影响很深,尤其对刘师培关注劳动大众生活状态、重视农民革命问题,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壬寅岁暮,感怀旧事,凄然有作》《书怀(六首)》对戊戌变法寄予了充分的同情和支持,对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两宫西狩、朝廷党争,清政府却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等现象给予了无情鞭挞。他的《反招隐》诗表达了“宁为投林鸟,不为吞钩鱼”的奋斗精神。

“刘师培在诗中展现了想要积极改变社会的态度,同时又受陶渊明找不到出路、想归隐的情绪影响,内心存在纠结。他的诗反映出想为社会作贡献却找不到途径的矛盾心理。”万仕国告诉记者。

此外,展览中还呈现了刘师培自用手杖、印章、眼镜、墨盒等,并展出了刘师培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序》《共产党宣言》等相关著作。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2日。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