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仍是王者”,这是网友们对李子柒的膜拜和评价。而李子柒,担得起这个评价。
从11月12日到13日,李子柒两天三更,每一条都备受瞩目。第一条视频“紫气东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仅在微博平台就实现5小时破亿的播放量。
出走三年,归来仍是顶流。现象的背后,一定是李子柒和她的作品,与这个时代仍然有巨大的共鸣。
网友为什么喜欢“李子柒”?其实看过视频的人,都不会觉得奇怪。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美”。不管是田园的美,非遗的美,抑或是人的美,情感的美,都让人在一种东方美学中久久沉浸。
当灯光亮起,麒麟和星空点亮整个屋子和时光;当孙女和“婆婆”(奶奶)倚在窗前,看漫天飞雪落下;当一朵从养蚕开始做成的手工绒花,静静开放又轻轻闭合;当音乐在山林草野间响起……美的力量自有千钧。
“李子柒”的美学,契合了近年来不断高涨的文化自信。不论是国风还是传统文化,都是当下的文化消费刚需。不论是能拿在手里的文创产品,还是能看在眼里的视觉体验,“老祖宗的审美”,总是能惊艳众人。
美也能穿透国别和语言。所以在李子柒的YouTube视频下面,有那么多各种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网友留言,表达祝福和喜欢。人们听不懂她和“婆婆”之间的对话,但并不妨碍从视频里获得美的享受。通过美的传播,文化得以传播。
“李子柒”的美学,还契合了当下人们的心理需求。在李子柒最新的视频下面,不少网友留言,是李子柒的视频陪他们度过了很多焦虑的夜晚。当压力和焦虑成为心理常态,“久在樊笼里”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渴望在田野里行走、在草原上奔跑,渴望去“有风的地方”和“我的阿勒泰”,渴望李子柒打造的田园诗意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的治愈,也是时代的刚需。
契合当下和时代的,除了她的产品,还有她这个人本身。
李子柒复出后,接受媒体专访时讲述了一些故事,让人看见她身上的韧性和成长性。
比如复出的标志性作品漆器,不仅让她和团队严重过敏,其中的关键“雕漆隐花”第一次完成后还失败了。痛哭之后,李子柒又历时三个月重新来过,完成了自己想要的“外表看上去低调谦逊,内里却包罗万象”的漆器。
比如记者问她,是否会担心被大量模仿后,自己的作品不再独树一帜了。她回答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才让传播传统文化成为一个方向,如果只靠自己,无法形成今天的局面。自己是否独树一帜并不重要,反而希望能够朝着这个方向走的人越来越多,让这个老人(传统文化)能够跟着时代一起继续往前走。
网友赞叹她通过3年的蛰伏,不论是作品的境界,还是个人的格局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李子柒一路走来的韧性和成长性,恰是每一个承压下的个体,每一个要穿越周期的普通人,都必须具备的。
而她本身作为网红,也契合了当下人们对流量IP的期待。
在视频和采访中,李子柒都表达了她对粉丝、对流量的看法。她感谢粉丝让那么渺小又平凡的她,成为更好的自己;她喜欢不被关注,因为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也喜欢流量,因为可以用流量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她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如果还能赚钱,那就太幸福了。
她的表达,与她在商业变现上的克制,是逻辑自洽的。在网红急于变现又频繁翻车的当下,在人们对被当成“韭菜”深恶痛绝的时候,李子柒对流量的清醒和自持,无疑是她的加分项。
当“短平快”盛行和挑动情绪的视频大有市场,仿佛这就是人们的需求。但实际上,这只是供给,当李子柒站上流量顶端的时候,其实是用户在用手表达,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内容。
当“李子柒”成为一个稀缺的标杆,当顶流被网友誉为“流量时代的一片净土”,或许是时代对流量最好的诘问:现下的走向,是流量该往的方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