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图 隋文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生每日因(远程)诊疗、教研等项目工作,都需要上网进行。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白复海 吕 丽 刘 桐 王卢莎

引子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与2018年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发布的数据相比,我国居民每日使用互联网时间增加2小时55分钟,家务劳动活动时间减少28分钟,与此同时,居民运动健身热情高涨……

数据的点滴变化,恰是人民生活方式改变的生动缩影。近日,记者对省内部分城市居民进行实地采访,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时间都去哪儿了”,从而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脉络、民生福祉变迁轨迹,感受到时代发展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深刻烙印。

上网时间增加2小时55分钟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智能设备的便携性和易用性,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社交互动、线上娱乐等服务。增加的“2小时55分钟”上网时间里,承载的是亿万普通人被移动互联网不断延伸拓展的世界。

晨会、查房、开网络诊疗会议、出专家诊、与助手研究手术方案……11月11日,虽然忙了一天已深感疲惫,但晚上回到家,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外一科主任何勇还是又打开了电脑,开始制作新一期医疗科普视频,因为微信和抖音视频号上的粉丝已经催更了。

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日均上网时间已达到5小时37分钟,但在何勇看来,一个医生的上网时间远不止这些。“我的日常工作要兼顾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每一项都离不开互联网。”在何勇看来,数字化、信息化对推动医疗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互联网医疗大大简化了就医流程,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能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因此,现在医生的每日时间分布上,“触网”时间都在延长。

工作时间里,何勇平均每日因(远程)诊疗、教研等项目需要,在网时间要在2至3小时左右,“其余时间上网也95%与工作有关”。“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我们通常利用晚间和节假日讨论学术、撰写论文、搞科研。会花很多时间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比如手术视频、医疗文献等。另外,开展医疗科普也是医生在网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何勇说。

在“全民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多人的声音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得以跨越地理与文化的界限,被更广泛地传播。何勇在十几年前就开通了微博,分享个人诊疗经验、进行普适性科普宣传。随着短视频的异军突起,他将科普主阵地从微博转移到了短视频平台,收获了不少关注。“短视频互动性强,宣传效果也好,但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员来说,制作和推送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何勇说,光是作短视频医疗科普,他平均每周花费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

曾几何时,空间决定了人际交往的频率和深度。而眼下,视频通话、网络直播等技术,让人与人的远距离交流变得更加生动便捷。在此基础上,在线教育成为很多人学习知识的新选择。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学生,网课的出现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无论身处何方,只需一台设备,便能与顶尖教师面对面,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锦州市民周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六年级,想提升英语成绩,但周围英语资源不是很多,周女士通过互联网信息打听到一线城市英语培训机构开设的线上课程,孩子试听后觉得很感兴趣,便报了名,现在每周上两节课。“以前我送她去上课,算上来回路程时间,一次至少两三个小时。她上课,我要么在教室外等着,要么到附近商场转转,时间全搭在里面了。上网课的话,她上课我可以加加班、干干家务,‘省’出不少时间。”周女士说。

周女士的境遇在当代年轻父母中十分常见。随着触网人数的增多、用网时长的增加,出行、购物、就医、学习、工作等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背后呈现的是百姓生活方式的嬗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2亿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7.26亿人,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5.09亿人……

用科技“解放双手”

洗地机、扫地机器人、智能炒菜机、洗碗机……近年来,不断上新的智能家居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减轻了家庭成员的家务负担,而且提高了家务劳动的效率。

每天早晨上班前,家住沈阳市于洪区的张燕会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智能电饭煲中,然后打开手机APP,连同扫地机器人一起,设定好完成时间,这样下班到家就会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和洁净一新的居家环境。此外,张燕家还有多款功能不同的智能家电。“现在生活和工作节奏快,下班回到家累得不爱动,用智能家电既能‘解放双手’,又能增加休息时间。”张燕说,2023年她家新房准备装修时,决定选择全屋智能家居,配置了智能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马桶和灯具开关等全套智能产品。

“小度小度,打开全屋灯光。”晚上下班后,记者随张燕走进她刚装修完的新房,随着张燕语音控制口令发出,房间内照明设施依次亮起。张燕边演示边说:“屋内的智能家电都与互联网相联,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远程控制。”现在,“全屋智能家居”已融入张燕一家的生活,挤出零散的时间,每天能多休息近2个小时。

“炒菜还热乎,回家焖锅大米饭,马上就能开饭。”11月11日晚7时,刚下班到家的曾志远急匆匆地赶往外卖快递柜,取出外卖准备回家吃晚饭。

曾志远和妻子在沈阳从事销售工作,下班时间不固定,平日孩子在姥姥家生活,周末才接回家。“每晚7点到家是常态,如果现炒菜做饭,估计吃上饭最快也得8点多。”曾志远说,他与妻子点外卖解决晚饭也实属无奈之举。他大致算了一下,每天晚上仅节省炒菜做饭时间就有1小时,还不算饭后刷锅洗碗的时间,每周至少能节省六七个小时。“省出来的时间,我能跑跑步,妻子也能刷刷剧、看看综艺节目。”

虽说做饭这件事很平常,但每个人对它的看法都略有差异。有人享受切菜时的节奏感、有人嫌做饭还要收拾厨房;有人想通过做饭来把握健康,也有人觉得做饭占用了太多时间……对于分秒必争的打工人来说,外卖无疑是时间管理的最佳方案,一键下单,坐等上门,省去了买菜洗菜、做饭洗碗的烦琐流程,让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工作或者休息中。

11月10日,周末是丹东家政服务人员王女士正常为服务家庭照顾两岁小女孩的时间,这一天也正赶上王女士家里亲戚聚餐。在征得服务家庭夫妻二人同意后,她把照顾的孩子带去了亲戚家赴宴。

“他们夫妻放心把孩子交给你带走?”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女士脸上现出憨厚的笑容,细述着其中缘由:“孩子从出生就是我照顾,那时候做月嫂,后来孩子妈妈休完产假要上班了,两口子又跟我商量,让我回去继续照顾孩子,时间长了,大家处得就像家人一样。”

“现在年轻人观念都转变了,请家政的特别多。”丹东瑞华家政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家政行业服务的完善,请家政已经很普遍了,“年轻人和老一辈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家务事请家政干,把老一辈人从帮子女带孩子的劳累中解放出来,也让自己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细算这笔账,稳赚不赔。”

适度回归“从前慢”

“好球!打得好!”11月10日,正值周末,记者走进丹东市卓冠羽毛球俱乐部,十几个场地里满是羽毛球运动爱好者。他们腾空跃起,扣杀、点杀、劈吊……清脆的击球声和球友们的欢声笑语在场上回荡。

“最近一两年,明显能看出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今年,从会员加入人数,比去年翻了一倍不止。”俱乐部经营者徐凯鹏告诉记者,他经营羽毛球俱乐部已有10年,早些年根本都不敢想象能有现在这样的火爆场面,“那时候最多也就一两个场地有人打球,现在几乎天天爆满。”

“球友的组成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来打球的基本都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现在20多岁的青年会员明显增多。”徐凯鹏感慨,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在工作之余放下手机,走进运动场,打打球、出出汗,既锻炼了身体也结交了更多朋友。

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推广,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理念加速融合,运动健身越来越得到人们认可。在学校操场上,学生利用“课间一刻钟”跑步、踢球,挥洒汗水;在口袋公园里,老年人散步、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的身影多了起来;在体育场馆中,上班族利用周末在家门口的运动场所打篮球和羽毛球……公报数据显示:我国运动健身活动参与者每日平均时间为1小时10分,活动参与率为49.6%,比2018年提高了18.7个百分点,说明越来越多人已经将体育健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运动即健康”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省”出不少时间,却连7小时睡眠都成奢望。这不禁令人疑问:他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有些人作无谓、无节制的网上娱乐或是症结源头。

“也不是不困,就是想再等等,具体等什么不知道,但就想再等等。”这条几年前登上微博热搜的网络梗,反映的就是当下的短视频“中毒一族”——特别累的时候不是先去休息,而是强打起精神刷视频,困得眼皮打架却只想再多看两集剧……

数字技术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也带来了时代巨变。深度的网络沉迷,给人带来孤独、注意力缺失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平衡好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看来,网络之所以有那么大的诱惑力,就是因为自带了成瘾性——网上购物可以成瘾,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罹患“流行性物欲症”,只体验购买的快乐,忽略商品是否有用;网络游戏极易成瘾,在虚拟世界成为王者、富翁等,这种社会成就感的满足会削弱人在现实世界的奋斗意识;短视频刷个没完,碎片化阅读具有围观娱乐性,由于可以戳到笑点或兴趣点,自然而然就会成瘾……

“心理学家认为,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只有现实世界的感观才是真实的。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地利用时间,至少要将2/3的闲暇时间留给现实世界,因为现实人需要现实生活。”张思宁认为,回归“从前慢”的朴素同样要守好度,取决的标尺在于个人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