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北疆的冬天一向来的急迫,立冬未至,朔风又起。

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高日罕镇,“马背消防队”队员扬鞭跃马,红旗漫卷、风入四蹄,这天,是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为“马背消防队”队员授予队旗、配发装备的日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队员们由来自当地9个嘎查的牧民组成,成为草原“防火网”中“从群众中来”的重要一环。高日罕镇成立消防安全指导服务中心,由副镇长挂帅,带领一支由5名经验丰富的草原扑火队成员组成的专职队伍,镇政府多部门紧密合作,组建了高日罕镇志愿消防服务队伍。“马背消防队”和高日罕镇2支志愿消防服务队伍、西乌珠穆沁旗1支专职扑火队伍织成草原“防火网”,实行轮班备勤制度,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护卫北疆安宁。

西乌珠穆沁旗是多民族共融的家园,畜牧业是其经济命脉。草原地广人稀,一旦发生火情,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九小场所如繁星点点,散落乡镇各处,成为消防安全监管的一道难题:分散居住的牧民间相隔几十公里,路途远、信号差,灭火救援难度极大,严重威胁牧民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多年探索,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将深化基层消防治理作为破题路径,由牧民组成的“马背消防队”应运而生。

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将邻近的牧民聚居区划分为消防安全联防区,并动员党员骨干牧民担任“马背消防员”。这些“马背消防员”在联防区内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巡查和宣传提示,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组织附近牧民自救,并及时通知消防队增援。“牧区手机信号差,能用微信报警就好了”“马背消防员”苏米雅的话启发了“智慧消防”的新思路。大队创新研发了集“防”“灭”功能于一体的“草原云焰”消防治理平台,不仅能用于网络报警,对灾情实时定位,还拓展出消防治理功能,使草原消防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救援及时,更要防患未燃。从商铺到餐馆,从仓库到住宅,消防服务队伍深入“九小场所”,开展细致入微的检查工作,将发现的安全隐患上传至“草原云焰”平台,并在大队指导下督促商户整改隐患,形成了监督违法行为和隐患整改的闭环管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北疆草原上,这条人民路线,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一走就是近40年。

乌珠穆沁草原上无霜期仅仅百余天,寒风凛冽,呼气即凝霜,倒水瞬间成冰。这里,是大队指战员们坚守的阵地,他们饱览草原的雄奇壮美,也亲身体验风如刀割、霜似剑刺的严酷。即便面对冬季-40℃的骇人极寒,他们依然立下铮铮誓言: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困苦,也要坚决守住这片阵地!老消防员李旭光深情地回忆起那些岁月:“在那些连夜的暴雪之后,消防车的水罐常常被冻得结结实实,成了冰坨。我们就架起炉火,一点点地将那些坚冰消融。岁月流转,从昔日的橄榄绿到如今的火焰蓝,那份坚定的誓言始终在草原的山川之间回响,传唱着大队指战员与牧民之间那份心心相印的深情厚谊。

建队之初,草原深处的路况使得消防车难以抵达,骑马出警成为他们的日常。懂汉语的牧民毕力格成了队员的马术老师, 一次次的跌落,又一次次的爬起,那些从未骑过马的消防员们逐渐变成了在草原上纵马驰骋的“救援骑士”。在辽阔的草原之上,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是牧民最信赖的伙伴,大队的消防员们正如那奔腾不息的蒙古马与牧民命运与共,冲锋在灭火救援的最前沿。

大雪骤降,呼斯楞家的20多只羊被困在深深的雪窝中。他焦急万分地向消防员们求助:“快想想办法吧!”消防员们深知,牲畜是牧民的命根子。他们毫不犹豫地背上铁锹和毛毡,跃上马背,向着牧场疾驰而去。到达现场后,他们并作一排扎进雪堆,挥动着铁锹,开辟出一条条生命通道。直至深夜,才终于将羊群从雪原中救出。离别时,呼斯楞紧紧握住消防员们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雨季来临,哈斯家的50多头牛又深陷泥滩,情况危急。消防员们从正午一直忙碌到黄昏,连拽带赶,终于将大部分牛群救出。然而仍有几头牛深陷泥中,无法脱困。看着消防员们满身是泥、费尽周折的样子,哈斯已经打算放弃。但消防员们却坚定地说:“您别着急,我们肯定能救出来。”说完,他们又投入到紧张的营救中,直到最后一头牛也被安全地带回了棚圈。那一刻,哈斯眼含热泪,深情地称呼消防员们为“格力洪”——蒙古语“格力洪”是“亲人”的意思。

如今,西乌珠穆沁旗已踏上了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然而草原火灾的威胁仍如影随形,给牧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2023年,一场突发的草原大火连绵几十公里,吞噬了10多户牧民的上百吨草料,牲畜的“口粮”瞬间化为乌有。火情严峻,经过消防员们两天两夜的紧张救援,火势终于得到控制。他们把群众的急难愁盼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救援刚刚结束,消防员去而复返,将筹款购买的600余捆草料送到牧民家中,解了上千头牛羊“断粮”燃眉之急。

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膺担当,是消防救援队伍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光回溯至2017年的寒冬,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寒席卷草原,零下39度的低温仿佛要将一切冻结。就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10多名群众在城区外110公里的草原公路上遭遇了生死考验,缺水、断粮、失温,情况十分紧急。警情就是命令,大队的消防员们闻令而动踏上了救援之路。风雪中,他们顶风冒雪,以血肉之躯手刨积雪,历经五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归队之时,他们的双手已与手套紧紧粘连,战斗服也被冰雪凝固成坚硬的“冰甲”。建队以来,大队消防员们在5600余次生死救援中赴汤蹈火,成功解救受灾群众30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作为同人民群众贴的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几十年来,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始终不变的是“听党话”的忠诚,不变的是“办民事”的初心,为变的是“解民忧”的使命。大队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在消防工作之中,把准群众脉搏、增进群众感情、精准服务群众,坚定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全国119先进个人哈斯其其格额吉是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第一位消防志愿者。30多年前,她父亲煤气中毒,是消防员及时救助才转危为安。得知大队和民族群众沟通困难,她主动请缨当翻译,教授蒙古语,积极宣传消防知识。退休后,她在大队的支持下组建了“额吉消防志愿宣传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消防事业的热爱。现在,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加入了消防志愿者队伍,他们随着大队的红色战车游走于草原腹地,确保消防工作不落一嘎查,不落一毡房。从最初唱蒙语歌发展起来的“一唱三学”(唱民族歌曲、学民族舞蹈、学民族风俗、学民族语言)活动成了大队世代传承的传统。进入信息化时代,大队紧扣互联网发展脉搏,和乌音嘎等一批草原上的网红主播合作,共同搭建起草原牧区消防宣传的“云上矩阵”。到今天,大队已经开展特色消防宣传活动13000多次,西乌珠穆沁旗草原火灾事故的发生率下降逾50%,连续16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除了做好消防宣传,大队指战员还坚持从生活上扶助草原各族群众。自2007年起,大队每年都会为牧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捐资助学,一干就是17年,累计近40万元的捐款,最长连续7年实施一对一帮扶,已经帮助45名学生用勤奋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走访孤寡老人,帮扶烈士遗属,消防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群众路线,走出了一条双向奔赴、携手共进的新路径。

坚持和运用好党的群众路线,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取得丰硕成果: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38人次,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公安优秀基层单位”“119消防先进集体”,全区“青年五四奖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最美消防指战员”集体。2023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北疆楷模”称号。2024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眼看又到冬天,到11月15日,今年草原防火戒严管制期平安结束啦。”“防火期到了,防火意识不能降,冬季草原风力加大,气候干燥,草原火险等级也很高。家家都备下了过冬干草,一旦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刚刚接过队旗和装备,“马背消防队”队员的话题离不开消防安全、牧业生产。授旗仪式结束后,队员们打马而去,西乌珠穆沁旗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们目送他们消失在茫茫草原,也登车归队。四十年来,每一次宣传、培训、救援过后,都是这样——两队人马朝向相反,但心却越贴越近了。(卢芃文、杨东升)

来源:锡林郭勒消防救援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