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曾经远离世俗的千年古刹早已“改头换面”。
如今越来越商业化的少林寺令人不胜唏嘘。
最惊人的当属袈裟下的资本。
怎料,在释永信成为方丈的25年后,才看懂他的“老谋深算”。
01
1999年,历经一千五百年变迁的少林寺迎来了最年轻的方丈。
他便是34岁的释永信。
然而,也是他开启了少林寺颇具争议的时代。
世人眼中的高僧,往往都带些与世隔绝的肃穆。
可释永信不一样。
他敢公然接受政府奖励的越野车,还有天价袈裟。
还敢手持iPad在公共场合亮相。
见名流是他的日常,拍电影,在国外建分寺都是他的杰作。
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从寂静的千年古刹变成了人声鼎沸的“名利”场。
比如武术比赛,比如拍摄影视剧,再比如接待外国政要。
可“华丽”地转身,似乎并不能被世人所接受。
寺内二十一碗的素面、六千一柱的请愿香和佛家慈悲为怀形成鲜明的对比。
释永信带领武僧站在拉斯维加斯的舞台,更是令人嗤之以鼻。
无独有偶。
2022年,有新闻传出少林寺以4.52亿在郑州买下一块土地。
顺藤摸瓜,带出了释永信坐拥名下18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
你以为释永信是在借方丈之名,行牟利之实?
只可惜,很多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02
“很有佛缘”。
行正法师这句评价,令释永信至今难忘。
而事实更加证明他注定是要皈依佛门的人。
释永信是俗家名字是刘应成。
父亲是水电站的一名职工,母亲则以务农为生。
家里的五个孩子里,他排行老三。
六五年出生的他,这样的家境也仅仅是比四邻好上那么一些。
其父虽然会将收入所得寄回家中,但农活却不会因此而搁置。
身为男丁的刘应成自然要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逢夏季,雨水增多,农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无所事事的刘应成最喜欢听说书,一连能听上十几天。
在说书人的口中,出家人在“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再加上刘家父母笃信佛教,对佛法无比地虔诚。
不仅会带着子女礼佛、吃素,凡是云游僧人路过自家门前,还会热情地款待。
于是,他开始搜集佛学相关的书籍,希望长大也能够出家当和尚。
直到外出归来的父亲讲述了“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刘应成找到了归宿。
1981年,农历春节才刚刚进入尾声。
年仅16岁的刘应成趁家人不注意,孤身踏上了前往少林寺的征程。
三十块钱和二十斤粮票,还有一床旧被褥是他全部的家当。
几番折腾后,他终于找到了时任住持的行正法师。
“家里人都是烧香、吃斋的,我想出家,想学武术”
“我什么活儿都能干,不怕吃苦。”
听罢,行正法师点了点头。
他收他为徒,赐法名——释永信。
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那时的少林寺虽不至于是残垣断壁,但也算得上是破落不堪。
寺中仅剩二十余名僧人,还有二十八亩薄地。
可以说每顿的餐食还不如释永信在家里的吃食能够果腹。
然而,艰苦的现状并未摧毁他内心的坚定,反倒是帮他更好地磨炼了心性。
少林寺的日常除了需要完成分内的固定劳作外,还需要读经。
行正法师曾要求所有弟子在一个月内熟读《楞伽经》。
出乎意料的是,释永信不仅读完了,还开始读起另外一本经书。
就连《金刚经》《心经》等,他也遥遥领先其他弟子之上。
如此一来,行正法师自然对他寄予厚望。
他安排他到各处云游参学。
他勤奋好学,在不少高僧那里留下了好印象。
直到1984年,游学归来的释永信成为行正法师的左膀右臂。
他时常陪伴有眼疾的师父在各级宗教部门奔走。
紧接着,命运地齿轮开始转动。
03
当时,嵩山被列为建设部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其中之一。
位于此地的少林寺照理说应该隶属宗教界管理。
可文物部门却将其划拨给了景区。
并且,还成立了“少林寺管理处”。
别说门票的营收没了,就连僧人管寺的宗教原则也成了摆设。
行正法师只好带着释永信等弟子,在登封相关部门讨要说法。
期间的各种推脱,让他们经常一等就是整整一天。
没有地位和话语权固然令释永信十分难受。
殊不知,每每在路上有人冲师父喊:“瞎子和尚,停下来!”才真的令他痛心疾首。
这一刻,他幡然醒悟。
唯有振奋少林,才能获得尊重。
释永信的志气,行正法师是知晓的。
19岁,在师父的推荐下,他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少林寺的“二当家”。
在他的组织下,少林武术典籍被整理出版,还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
经过历练的他越发成熟,行正法师也将他认定为衣钵传承人。
时间一晃到了行正法师圆寂的前夕。
弥留之际,他叮嘱释永信:
“平时多盖些房,多存些粮,一定要想法恢复少林寺的鼎盛。”
释永信当然将此视为己任,但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方面,他需要得到老僧人的认同。
另一方面,他需要解决山林贫瘠,养家糊口的办法。
“大道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要对少林寺下一个1500年负责,只能与时俱进。”
正因为他坚持和政府保持一致,才得以让少林寺那些被毁坏的建筑焕然一新。
正因为他明白需要和现代社会保持同步发展,才得以让少林寺闻名世界。
正因为他的大格局,才得以让中华武术的传播有了跨时代的推进。
结语
关于释永信,外界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所筹划的每一步在重建少林雄风这条路上,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至于功过,相信在百年之后,世人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