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莆田,一位15岁男生之死,在网上激起千层浪,令无数家长为之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叫小卓,福建莆田人,念初三,年仅15岁。

11月9号,小卓如往常一般在学校上课,但在本该上第二节课的时间,小卓却和同学一同离开了学校,走的时候,他穿着校服和短裤,骑着自行车,头也不回地向河边方向骑去。

到了中午,小卓迟迟没有回家吃午饭,察觉到不对劲的母亲联系校方,得知孩子不在学校后,匆匆跑去寻找,结果在距离学校五公里外的河边,只找到了小卓的自行车。

监控画面拍到小卓一直骑到达华亭镇油濑附近,将自行车放在了河边,然后消失在监控画面里,“监控里没看到他出去,也没有看到他往前方骑,人消失于自行车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极为可怕的念头,在母亲心头盘旋升起,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也不能接受。

11月11日,媒体从小卓亲属以及救援人员处获悉,小卓溺水身亡,已经被打捞上来,溺亡的地点就在他最后停留的岸边附近。母亲心头那个的可怕念头,终究还是成为了悲戚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好的孩子,为何会想不开做傻事?

与早恋有关。

原来,在小卓溺亡前一周,小卓和女友谈恋爱的事情败露,愤怒不已的女方家长直接找到学校里,在办公室里,在众目睽睽之下,扇了小卓一个耳光。

这一记响亮的耳光,彻底击碎了小卓的自尊心,也将两人那段稚嫩的感情彻底掐死,小卓的情绪受到极大影响,原本就内向的小卓变得更加压抑,情绪状态极为低迷。

早恋这事,小卓的父母也知道。

小卓父母在得知噩耗以前说过,虽然对方家长已经向他们道歉,但小卓还是无法迈过这道坎,而作为父母的他们同样反对早恋,没有安抚小卓的情绪,反而直接没收了小卓的电子产品。

那众目睽睽之下的一个耳光之后,小卓心中已然经历了一场海啸,内心早已千疮百孔,可在外人看来,在他的家人看来,他还是好好的,一如往常一样内向、沉默。

直至压抑的情绪到达极点,他骑上自行车,径直离开学校,头也不回地驶向河边,未曾给父母乃至同学留下只言片语,便亲手将自己埋葬在冰冷清冽的河水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压垮他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女方家长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他的响亮耳光?是早恋败露后那段难以继续维系下去的青涩感情?是自己父母的不理解和反对态度?还是来自于同学们的异样眼光和嘲讽言语?

压垮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

说实话,家有女孩的父母大抵可以理解女方家长的愤怒,在世俗的眼光下,女孩总是早恋里容易吃亏的一方,而在父母的偏袒视角里,自家孩子又往往是无辜无错受蛊惑的那一个。

因此女方家长将早恋的过错几乎全部归结于小卓身上,并怒不可遏地直接找到学校里,在办公室给了小卓狠狠一记耳光。

但早恋是两个孩子的事情,错的又怎么可能只是其中一方呢?哪怕再反对早恋,再难抑愤怒,作为父母的成年人也万万不该对一个15岁的孩子施以暴力手段,于德于法都大错特错。

尤其那一巴掌,还在是办公室里扇的。

心理学名著《正面管教》一书里有句话:

“对于10多岁的青春期少年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同龄人的认可和尊重更为重要了,相比父母和老师的评价,他们更加在意自己在同龄人心中的样子。”

在众目睽睽之下羞辱一个青春期孩子,就等同于当众将他杀死,因为那会让他再也无法在同学面前重拾尊严与自信,更无法当作无事发生一样继续正常在校园里生存。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小卓没有在被打耳光后便想不开跑去做傻事,而是在被打耳光一周后才决绝离开学校前往河边,没有人知道在生命的最后,在那一耳光之后,他具体遭遇了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女方家长的那一巴掌,毁掉也绝不止小卓,还有他们的女儿。

小卓的噩耗势必将成为整个校园里人尽皆知的消息,又因为一切都始于早恋,所有同学的眼光也将注定集中于他们女儿的身上,这让女儿又该如何自居?如何心无旁鹭地学习?

得知与自己早恋的男孩因为这段感情而溺亡,同样不过十几岁的她又该如何释怀这沉重的心理负担?又该如何看待父母那简单粗暴的间接害人行为?

那一记响亮诛心的巴掌,毁掉的却是两个孩子。

最为关键的是,从逻辑角度而言,小卓的死与女方家长的耳光有着难以推卸的因果关系,沉浸在莫大悲痛中的小卓父母绝不会轻易放过女方一家,冲突避无可避,代价也逃脱不掉。

我们不忍再苛责沉浸在悲伤里的小卓父母,但不得不思考的是:

如果父母能够及时关注到孩子的不对劲,他会不会还有救?如果父母早点看到他内心世界的千疮百孔,结局会不会改写?

如果父母在得知孩子早恋并被对方家长扇耳光后,给予的是安抚和理解,而不是直接没收电子产品以及训斥与责骂,悲剧是不是就能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句话说:恋爱不分早晚,父母却有巧笨。

我们并不提倡早恋,但往往早恋却是很多青春期孩子都会遇见的,这堪称是最令父母头疼的问题,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思想足够成熟之后,再去触碰恋情。

倘若事与愿违,为人父母就要谨记避免唠叨和攻击的过度说教,而是要学会就事论事的用巧方法智取,而不是用最笨的方法,跑到学校里闹得人尽皆知,让两个孩子全都尊严全失。

别忘了,孩子是不断成长的,他们自己有最为基本的认知修复能力和判断能力,温和的干预矫正,胜过暴力千倍万倍。

别在最该给孩子帮助和引导的时候,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给予的只有攻击和痛感。

最后想强调的是,每一位父母都一定要给孩子灌输底线思维教育,让孩子发自内心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事,值得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

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人生漫漫何其远长,那些看似迈不过去的坎儿,站在岁月的远方回头看去,从来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