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1931年9月18日算起,日军在中华大地上整整肆虐14个年头。再远些可以追溯到甲午海战,从那以后,日本就开始对中国步步相逼。
抗日战争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如此多的先烈为民族独立殉国捐躯,日军显然不好对付,他们精细、狡猾、残忍、顽固。
抗日队伍
日军不仅对中国发动战争,随着野心的膨胀,前苏、美国也成为了他们的猎物。下面以日军同美苏间两场经典战例,解析一下侵华日军的战斗力:
诺门罕战役
起因于满蒙边界处,哈拉哈河一块区域的归属,此役也是日军企图“北进”的预演。苏军是朱可夫亲率的一个机械化集团军,共十万兵力。日军以留守东北的23师团为核心,加上各种配属部队总兵力两万多。
诺门罕苏军
不论是兵力还是装备上,苏军都有着明显优势。从1939年6月18日,朱可夫集结兵力开始,到9月16日战役结束,过程长达3个月。
战后苏军宣称歼敌5万多,是压倒性的大胜。但根据最新解密文件和俄上将克里沃舍夫出版的书籍表明,苏军实为惨胜。
此役苏军阵亡9700人,伤1.5万人,合计损失约2.5万。日军阵亡约8700人,伤8600人,加上生病人员2300余,合计损失约1.9万人。
诺门罕日军
造成日军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苏军极具威力的火炮和空中优势。战斗中苏军共用掉3万多吨弹药,要知道中国在八年抗战中,所消耗的弹药总量还不到20万吨。单这一仗,苏军就用掉中国军队一年多的量。
现代化战争中,装备的作用至关重要。日军武器虽比先进工业国还不够看,但面对尚属农业国底子的中国军队,还是颇占上风。尤其在以防御战法为主的正面战场,这一点体现得尤其明显。以轻武器配备为主的中国军队,在日军飞机、重炮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是导致两国军队战损比较高的重要原因。
冲绳战役
这是一场打到日本家门口的战役,此时的日军困兽犹斗,到了疯狂的巅峰。
因为制空权、制海权尽被美军掌控,被围困在冲绳岛上的十万日军,既等不到援军,也无法获得弹药给养的补充,成了一支必败的孤军。
冲绳战役
濒临绝境的日军组织大批“神风”飞机、甚至是载人导弹,发起自杀性攻击,给美军造成大量杀伤。岛上十万日军,除了7000多被俘,其余尽数阵亡。
占尽优势的美军,付出的代价是2万人阵亡,伤5.5万人。
日本将军国主义当作一种教育方式,灌输到每一名士兵的脑袋里。毒害之深、死硬程度可见一斑。这也是抗战初期,极难生俘日军的原因。虽可恶至极,但也将日军的战斗意志提升了一大截。
被俘日军,看起来很结实
到了抗战末期,熬了八年的日军似乎扛不住了,颓势尽显。比如在雪峰山、缅北战场,中国军队的伤亡数量要抵于日军。特别是中国驻印军,以伤亡1.8万人的代价,歼灭包括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18师团在内日军4.8万人。接近1:3的战损比,放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驻印军和远征军会师,装备着装区别很大
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过长期残酷战争,日军有经验的老兵损失过大,换以新兵造成作战能力下降。更为重要的是,驻印军除了在印度期间受到良好的军事训练,还配备了全套美式武器。
中国士兵的伙食
抗战期间,除了武器装备落后,中国军队的后勤供应也极为困难。穿的是破衣草鞋,吃的是混杂着谷糠石子的糙米,就是这样的食物也只能半饥半饱。相比之下,日军补给则要丰富得多,精米、鲜肉、蔬菜等荤素搭配营养充足。两国士兵体质相差很大,在拼刺刀时,往往3、4名中国士兵才能敌住一名日军。
瘦骨嶙峋的中国军人
完善的训练和充足的给养,也是保证日本士兵战力的重要因素。
强壮的日军
对于日军战力,李宗仁将军深有体会:“日本陆军训练之精、战力之强,举世罕有其匹。”
战时的整个日本,就是一架飞速运转的战争机器,妄图磨碎中国的抗日意志。正是千百万先烈们,用血肉之躯阻挡住日军的疯狂。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应被国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