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学者们在文华学院行政楼前的合照。苏佳丽摄

11月9日,武汉“戏码头”与戏曲文化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文华学院举行,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作协、武汉大学等单位十余位专家学者共议“戏码头”。

据介绍,文华学院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近年获批省级课题“振兴武汉戏码头策略研究”项目。武汉“戏码头”与戏曲文化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是该校推进项目研究工作的重要举措。

文华学院校党委书记郑畅说,武汉“戏码头”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荆楚文明和长江文明的重要内涵,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探讨武汉“戏码头”及武汉戏曲文化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郑畅表示,两大省级学术中心承担振兴武汉“戏码头”策略研究课题,有望为武汉“戏码头”振兴贡献学术智慧,也推动文华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

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蔡家园结合他曾经在省文联文学艺术院的相关工作经验,对近年来湖北省在戏曲工作方面的努力和收获进行了简单介绍。他认为应建立长期工作规划,重视高校活态传承并充分借力。作为全国闻名的“戏码头”,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也成为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讨论的重点。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伟明说,戏码头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多样性、平民性,而建设戏码头文化品牌最核心的内容是“戏”,没有戏,品牌建设就是空的。同时她强调除了要有好戏,还要有懂戏的观众。要使“戏码头”成为富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品牌,其途径是提升武汉戏码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中国戏曲的聚集地和辐射地。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黄蓓多年执笔《湖北艺术发展报告》,对湖北戏曲建设与发展的情况比较熟悉。她认为当前戏曲发展的核心内驱力是剧目建设,她从武汉戏码头曾经的辉煌历史来反思现在的戏曲建设工作,指出当今时代戏码头需要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人才和领军人物,反思了现在的戏曲建设工作中对创新的内涵认识不足、戏曲进校园实践有偏误等问题,并强调了戏曲建设的重点在于其不可替代性。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邓斯博从受众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推动观众关注戏码头并为戏曲消费买单的问题。她表示,戏曲应从创新内容、结合新鲜元素、走新颖路线、多媒体应用等角度创作优质作品。同时,从商业形态角度构建具有学术水平的网红队伍为武汉戏码头站台。

与会专家从改善戏曲校园传承,推动戏曲教育、培养戏曲消费者、突出本土剧种文化属性和地方气质、重视传统剧目活态展示、加强戏曲网络传播和媒体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武汉‘戏码头’振兴策略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追求的是持续繁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主任谭邦和说。(王芳、邓俊、谭佳英、罗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