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韩利明

辑/季媛媛 许秋莲

图片/21图库

检查检验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地区价格差异大、采购成本差异大、费用占比高的检验项目,日前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推动一批量大价高的检查检验项目合理下调价格,进一步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推进各省间检查检验价格相对均衡。

具体而言,此次国家医保局选取4个检验项目开展第一批价格规范治理,包括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诊断糖尿病及其控制情况)、B型钠尿肽测定和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诊断心衰及其治疗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各省、各医疗机构的设备耗材及试剂采购价差大,是检查检验价格差异大的源头,临床终端销售使用价格管理,长期存在粗放,价格虚高背后有带金的嫌疑。此次检验项目价格调整也为各省做器械目录吹了风,存量改革为增量改革定调。”

“在医疗服务价格治理背景下,市场参与者必然会受影响。”仲崇明分析,“企业必须先把试剂检测领域走好走实,其他器械领域还有一定的发展喘息时间窗1。但未来已来,早晚都会入围,这是产业经济与市场竞争上的大规律。对于国产企业而言,这是很好的超车机会。在护城河不深的情况下,跨国企业也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项平均降价超40元

据悉,全国各省普遍有2000多个检查检验项目,受信息壁垒等因素影响,有些项目的价格在不同省份差异明显。以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血栓弹力图试验为例,有地方需花费360元/次,也有地方只要100元/次。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检验试剂或设备的采购成本虚高,导致了“一地区一价”“一方法一价”。例如血栓弹力图试验所用的试剂盒价格从60元/人份到350元/人份不等,价差近6倍。

为减轻患者负担、规范检验项目价格,从而引导企业合理下调试剂价格,国家医保局根据集采降价情况,结合不同地区价格比较情况,分析检验项目的试剂、设备采购成本,统计各省检验项目价格的中位数、众数等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水平,提供给各省作为开展本地价格治理的参考锚2点。

该参考锚点在覆盖物耗成本、为检验人员的劳动付出留出空间的同时,促进地区间价格相对协同均衡。按照部署要求,现行价格高于预期目标价的,将直接下调至预期目标价附近,部分省份也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人均收入水平、群众支付能力等情况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全国多个省份均已发文下调项目价格,其中上海、江西、青海等省份已率先执行。初步测算,单个项目平均降价超40元,直接减轻了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

以上海为例,10月29日,上海医保官网发布本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最高收费标准,其中血栓弹力图试验170元/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根据高压液相色谱法、其他色谱法、免疫学方法分别为30元/次、22元/次、20元/次;B型钠尿肽(BNP)测定180元/次;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150元/次。该通知已于11月1日起执行。

此外,11月8日起,河南全省公立医疗机构统一降低血栓弹力图试验、床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5个检验项目价格。公开资料显示,省管公立医疗机构5个项目价格平均降幅39.4%,其中“床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由85.5元/次降至30元/次,降幅达64.9%。

“此次医保局价格治理是大趋势,类似于药品四同,药品价格在挂网终端的治理非常鲜明而坚决。耗材、试剂因为技耗分离还不彻底,短时间内会像现在这样挑品种分批治理,但预计国家层面会出大方向的指导意见甚至是强制要求。”仲崇明推测。

仲崇明认为在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化治理过程中,还是要回归两个预期,“一是量价挂钩,二是医疗服务价格定价,不管是技耗合并实施还是技耗分离,只要是临床该用的,医保都应该支持,也应给予合理定价。

国家医保局也明确指出,未来将根据检查设备、检验试剂采购成本下降情况,分批开展检查检验价格规范治理。同时,降低检查检验价格腾出的费用空间,指导符合调价的省份按一定比例用于护理、门诊、手术等项目价格的专项调整优化,也为支持满足临床急需的高水平真3创新留出费用空间,让更多新技术、新设备、新耗材加快进入临床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面动作不断。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入新阶段。同年,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河北唐山、江苏苏州、福建厦门、江西赣州、四川乐山等5个城市试点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

数据显示,两年多来,首批5个试点城市已按新机制平稳实施2轮调价,分别涉及1398项和5076项医疗服务价格,一批价格处于低位、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高的项目价格上调,包括护理、手术、治疗、中医等,同时设备物耗占比为主、费用影响大的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有所下降。

今年3月18日,国家医保局再次发布消息显示,内蒙古、浙江、四川3个省份接下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的接力棒。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直接指导3个省份、继续指导5个试点城市,实践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医保局方面强调,“调价不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全部内容,改革的重心是探索建立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把调不调、调多少、调什么、怎么调的技术性问题,与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分级诊疗、医疗控费、医保支付等系统性问题,统筹起来,形成综合效应。”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与药品耗材集采改革、医药价格治理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同的重要改革任务。业内有声音指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直接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格,也能回应新技术新项目的发展,还决定和影响着医疗产业的发展。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第一,医院需要建立科学的医疗服务价格分类和分级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价格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价格透明度;第二,医院应明确价格管理职能,培养专业人才;第三,强化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体系,同步做好内部和外部监督,确保合规。”

对于企业而言,“行业成长的根本逻辑没有变化,例如一款新药的发现必然催生出诊断的需求,这背后拉动需求的是大众对于更精准诊疗的追求。”上述业内人士补充,“在医院提质增效、控费降本背景下,过去单纯依赖同质化竞争下的价格内卷、营销渠道拓展的厂家将不可避免地会被逐渐淘汰,无论是竞争格局还是采购的集中度未来都势必提升,引导行业真正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日前也有上市医疗器械企业在投资者问答平台表示,“对于三级医院而言,服务要求更精细化、精益化,这样将进一步推高成本。如此也可以预见,未来国内企业会更有动力和能力在三级医院以产学研和合规的学术方式进行推广,加速国产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