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篇章:《秋夜独坐》开示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被世人称之为“诗佛”!苏轼在《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上面的五言律诗,全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独坐空堂的孤寂景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疾病以及解脱之道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佛教的哲学人生观。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开篇两句,诗人便将自己置于一个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秋夜之中。独坐空堂,四周寂静无声,只有自己的双鬓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生命流逝的象征。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感叹时光荏苒,青春不再。而“欲二更”则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夜已深沉,万籁俱寂,更添一份孤独与寂寞。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雨丝绵绵,山间的果实悄然落下,那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生命循环的体现。而灯下,草虫仍在不知疲倦地鸣叫,它们似乎并不在意时间的流逝,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这两句诗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生命态度的隐喻,暗示着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诗人在此进一步表达了对生命老去的无奈与接受。白发是岁月的见证,是生命不可逆转的标志;而黄金,则象征着世俗的财富与地位,但在生命的面前,它们同样显得苍白无力。这两句诗不仅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暗示着诗人对超越物质追求、寻求精神解脱的渴望。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全诗的高潮与核心在此。诗人明确指出,要想摆脱老病之苦,唯有学习并实践“无生”的智慧。在佛教中,“无生”指的是超越生死轮回,达到一种无我、无执、永恒宁静的境界。诗人认为,只有真正领悟并实践“无生”的智慧,才能超越生命的局限,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这不仅是对佛教哲学的深刻阐述,也是诗人个人修行与成长的真实写照。
《秋夜独坐》不仅是一幅秋夜独坐的孤寂画卷,更是一篇充满佛教哲学思想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与自身的感受,深刻表达了对生命、时间、疾病以及解脱之道的思考,充分体现了佛教的哲学人生观。
全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生命真谛的探寻与领悟。
人生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得多,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做人要争,也是与时间争,与命运争,不与人争。
So:人生,自己快乐就好,知足者常乐,空空如也!
常觉居士 2024年11月10日星期日 13:56 于北京市大兴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