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此次珠海航展,俄罗斯空天军派遣两架苏-57战机赴华参展,这是该类型战机的量产版本首次在第三国展出,也彰显了中俄互信的友谊。

令人大开眼界的是,俄方一架苏-57重型战机居然是从安-124运输机上直接卸下来的,且拆除了机身部分模块和雷达罩。

中国网友围观之余,更加惊叹俄罗斯运输机的“力大无穷”,感叹国内与其还有距离。

那么中俄当前在运输机领域仍然有差距吗?主要的差距又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这次珠海航展的演示环节,很多人并不羡慕俄罗斯的“国之利器”苏-57战机。

因为尽管这种战机之前没有公开表演过,但外媒通过资料和其他渠道早就将苏-57的各项性能翻了个底朝天。

作为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可以说是在米格-1.44计划失败后几年内,俄空天军就仓促推出这种“替代品”首飞,然后过了10年才正式服役。

根据外观、气动布局和零部件等信息,国外军事学者认为苏-57战机隐身性能表现不如美国和中国的五代机,他们的吸收辐射材料表现也值得怀疑。

且从现场苏-57的外表来看,可以看出俄罗斯对这种战机的“细节”把控仍然不好,机身的铆钉衔接等部位非常粗糙,弹舱缝隙过大等各种不太理想的地方。

俄罗斯从苏联时期开始,在隐形战机上的投资经费并不低。

但上个世纪两项工程损耗巨大最后还失败了,实际上也注定了苏-57的经费紧张预算不足。

不怪国外很多媒体杂志称这种机型瑕疵很多,品控表现不如中国和美国的战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苏-57战机相比,国内网友更加羡慕的是装卸苏-57的“工具”安-124运输机。

这种运输机凭借一己之力打破了全球多项纪录,是名副其实的苏联“工业结晶”之作。

上世纪70年代,苏联军方为了研发一种超越美国生产的C-141“运输星”运输机的产品,调动了几乎整个苏联的专家汇集安东诺夫设计局,并制造出安-124运输机的原型。

1982年12月第一架安-124运输机完成首飞,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运输机(后被安-225超越),并在4年后首次出现在国际航展上。

安-124运输机完美实现了当初设计时要求“超越美国”的目标。

其整个空间机宽6.4米、高4.4米、长36.5米,小到普通的货物,大到其他直升机、战斗机和坦克都能容纳得下。

安-124起飞时最大载重量高达150吨,空间超过1100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但同样昂贵的是安-124的造价,生产成本高达2亿到3亿美元,基本上量产和销售都没有什么市场。

虽然安-225首飞服役之后,安-124的很多项记录都被超越,但在这次珠海航展中还是出尽风头,受到各界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124不仅是空间和载重量巨大,飞航控制方面的稳定性和超大的推重比同样是一流的。

机身上有苏联专家专门为其设计安装的雷达和惯性导航装置,这种机型可以说是自从设计以来很难找到缺点。

要说真正的缺点就是造价实在太贵了,在苏联解体后基本难以复制。

国内媒体也将中国当前最先进的运-20运输机拿出来作对比,意识到中俄目前来看仍然有差距。

运20载重量大约有66吨,且研发参考的是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结构设计,融合苏联和美国两种运输机打造出的产品。

综合来看,中国的运输机更加“小巧”且在升力推力方面也更加灵活,但对比安-124运输机来说还是有所不足的。

当前我国重装部队发展速度很快,对运输机的需求更大。

运输机能保障武装力量的投送,以及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战略力量和物资转移。

未来我方迫切需要设计出一种载重量可以和安-124相当甚至是超越的运输机,且实现量产之后保证解放军对于各个地区的控制权,以及作战时期的后勤需求。

至关重要的是“国产化”设计方案,完全控制自主权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我国最薄弱的领域也就是发动机。

安-124机翼上安装4台洛塔列夫设计局的P-18T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可以达到2295KN,非常强大。

发动机就意味着载货量,只要攻克发动机难关,载重能力提升就意味着可以运输种类繁多且体积庞大的货物。

从大型工业设备、重型军事装备如主战坦克、导弹发射车到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都能轻松胜任。

当前国内的发动机距离这一目标还比较远,对比起来仍然有明显的差距。

除了发动机之外,安-124采用的特殊航空电子设备和飞行控制系统,保证能够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稳定飞行。

无论是面对强风、暴雨还是恶劣的对流天气,其先进的气象雷达和飞行稳定系统都能确保飞机安全穿越,非常安全。

美国也称赞这种技术是“不可多得的成就”。

所以未来在扩大、拓宽运输机的同时,还要保证飞机具有非常好的性能和长途飞行的条件。

这点我们仍然可以从俄罗斯运输机上学到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的运-20运输机对比俄罗斯安-124来说具有优势部分,中国生产的机电系统和雷达系统比俄罗斯更加先进。

得益于中国多年来对半导体领域的投入,我国当前新研发的机型,几乎都保证了在航电领域的创新,其任务完成效率更高。

所以等待攻克发动机难题研发更大机型的那一天,我国能在该领域对美国和俄罗斯形成先进优势。

仅是从当前珠海航展的结果来看,俄罗斯已经难以复刻苏联时期的“伟大成就”

但在航空航天领域仍然是全球公认的强大国家,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安-124运输机》百度百科

《超大号运输机安-124与运油-20在珠海同框》封面新闻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首批境外运输机及战机抵达珠海》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