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探访这些文化名胜,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参观历史文化遗址,他曾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党员干部要将个人“小我”融入民族文化发展的“大我”之中,自觉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积极传播者。
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文化自信。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笃定信念。文化自信助人保持定力、促进理想信念坚定。中华文化坚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志向,使家、国命运相连,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统一,使个人树立起的远大目标能够保持应有定力并始终坚守。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正是因为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践悟、学懂弄通、学以致用,剔除思想上的“杂质”,净化党性灵魂,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提供新方法、新思维。
涵养“大我”之情,坚持“无我”精神。党员干部要涵养“大我”之情,始终坚持“无我”的精神追求,永葆赤子之心,牢记初心与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奋进、砥砺前行。自古以来,关于“大我”的诗词层出不穷,如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之中,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工作中,要历练“忘我”的精神状态,多讲贡献、比奉献,而不是在工作中挑肥拣瘦,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
注重文化传承,激发创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念,是我们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注重文化创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工作中,要注重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攻克难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