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词作者: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
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
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
不日四方来贺。
赏析
刘过(公元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刘过饱怀爱国热情,一生力主抗金,宋光宗时,曾向朝廷上书陈述恢复中原方略,但未被采纳,后终身未入仕,流落江湖间。刘过曾从辛弃疾游,其词风亦受到稼轩披拂,多慷慨豪壮之音。有《龙洲集》《龙洲词》。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此调题材表现广泛,凡写景、抒情、议论、感怀、凭吊、怀古等,均可入词。《西江月》词牌还有很多别名,如《步虚词》《壶天晓》《醉高歌》《双锦瑟》等。
宋高宗南渡之后,领土丧失,国家分裂,但是无数有志之士,始终怀着收复中原、恢复统一的殷切希望。刘过这首词,据说就是为当时的权臣韩侂胄贺寿并预祝北伐胜利而作。词人借词作陈述政治理想的同时,也表明对南宋王朝收复失地的信心和愿景。
如此信心从何而来呢?词人上片分析了北伐抗金的形势,说道:“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堂上,即朝堂之上;尊俎,即樽、俎,分别是盛放酒水、食物的容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朝堂之上,我们有很多善于运筹决策的谋臣;边关要地,我们也有无数枕戈待旦的英勇将士。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具备了,“伐金可以取得胜利吗?”“必然可以!”
词人这里提到天时地利,便顺势巧妙地化用了《孟子·公孙丑下》里的典故:“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词人借用一个“可”字,斩钉截铁地表明了全体军民收复故土的壮志和决心。巧用典故的同时,在口语的表达之下也极大地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辛弃疾《西江月》亦有“以手推松曰去”的相似句法,同样是爱国主义词人,从这里我们可略看出稼轩词风对刘过的影响。
下片首句的“鼎”“鼐”均是重器,这里暗用典故,用之代指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韩侂胄。王君玉《国老谈苑》:“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处士魏野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带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今天我们有寇准那样清廉的宰相,明天黄河、泰山都会重新回到国家的怀抱中,“国以永宁”!到时候大家就齐唱汉高祖刘邦凯旋而歌的《大风歌》吧!全词至此,已经达到了振奋人心的效果,词人相信,只要军民上下同心,北伐指日可待,宋王朝很快就会像上古的周王朝那样“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刘过此词,气势磅礴,典故贴切,繁而不冗。他别具匠心地选择了《西江月》这个爽畅的词调,上下片开头的两个对仗句,更是结构匀称、音调铿锵,堪称当时人民渴望北伐胜利、恢复中原一统的强音!
撰稿:樊令
诵读赏析:姚迪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