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得了怪病,太医们束手无策,却被一个小药铺郎中治好
知知否知知
2024-11-09 10:12山西
那是康熙年间的一个夜晚,当朝的皇帝康熙忽然身上长满了红疹子,浑身瘙痒难耐。御医们使出浑身解数,试遍了各种名贵药材,可是病情丝毫未见好转。就在御医们束手无策之时,康熙竟被一个小小的药铺掌柜所医治。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一个小小的郎中,真有如此神乎其技?
皇帝得怪病,众医无计可施
大清国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生老病死无一人能够幸免。纵使是享有帝王之尊的康熙皇帝,也难辞这人生的常理。自从驾崩后,满朝文武都对康熙的一生,无不钦慕有加。其中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康熙中年时突然患上一种怪病的经历了。
当年,康熙皇上已年过不惑,正值奋斗的中年时期。那一年的春天,康熙忽然感到浑身痒痒,仿佛有成千上万的蚂蚁在肌肤之上爬行一般。起初并未在意,以为是小毛病。却不料,日复一日,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待到夏日来临,康熙的皮肤上已是红疹遍布,疥疮肿胀,痒不可当。即便是御用的锦被绣被,也抓挠得支离破碎。
面对如此怪诞的疾病,宫中的太医们自然是倾尽全力。康熙年富力强,万万不可有闪失。于是从全国各地召集了数以百计的名医能手,取用了珍奇异物的名贵药材,试遍了古今中外的各种医术,可是无一奏效。红疹愈发肆虐,痒痛难忍,康熙的面色日渐憔悴,气色大亏。
太医们尽管在书斋之中东挚西阅,仍旧无法确诊此病的病因所在。当时朝野上下,都对此病感到又惶恐又无助。毕竟在明朝之时,就曾有过神宗皇帝被疥疮所困的前车之鉴。若是康熙这位开国之主,也遭此祸患,恐怕整个大清王朝都将陷入大乱之中。
太医院院判等宦官们自知无计可施,只能苦苦哀求皇上"微服"避嫌,等到秋凉天气来临之后,或许就会痊愈。可是康熙乃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哪里肯就这般听之任之呢?他决心要亲自出巡,广纳医言,以求根治之计。于是在一个夜晚,康熙遂携随从出了宫门,踏上了寻医救疗的艰辛之路。
偶遇小药铺,郎中神医妙手回春
就这样,康熙带着几名亲信和侍卫,悄悄离开了紫禁城,来到了京师城内的一处僻静小巷。这里村舍林立,炊烟袅袅,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民间街坊了。
夜色浓重,街巷两旁的住户早已熄了灯火,只余几间作坊和药肆还在营业。康熙的身影在昏暗的灯火下时隐时现,生怕惊动了什么人。适逢那时有一家小小的药铺门扉紧闭,只留了一丝门缝,映出些许灯光。
康熙心想,不如就先去这家小药铺求医一试。于是他神态自若地推门而入,只见铺内狭小简陋,除了一张旧木桌和几个药柜外,别无他物。
坐在桌旁的,是一名穿着朴素的中年人,面相和蔼可亲。他合上手中的书本,起身行了一礼,用淳朴的京白音问道:"夜深人静,阁下是有何贵干?"
康熙摆了摆手,语气诚恳地说:"本朝下情逆居,难以启齿。只是身上一种古怪的疾病,困扰已久,实在是捱不下去了,还请先生指点迷津。"
药铺掌柜点点头,让康熙解开衣衫,细细把脉而diagnostician。只见他面色渐渐严肃起来,旋即微微摇头,喃喃自语道:"可惜呐,平日里那府上的太医们,竟然都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
康熙听了,顿时来了精神,急切地问道:"敢问先生,小可此疾到底是何因由?还有何妙计可解?"
那药铺掌柜将几口浓重的烟雾吐出,悠然说道:"阁下这般阴疽疥疮,全然是由于平日里荤酽炙美,房事亦过于频繁所致。这热毒内蕴,皮肤发糙,自是必然。不外乎是因为阁下膏粱太盛,阳气无从宣泄,才会在体内喷薄而出啊。"
康熙闻言不禁面红耳赤,暗自庆幸还好是在无人的小药铺里,否则若在御医院说出这等荒唐话,只怕会被人当作亵渎龙体之罪。
见康熙面有难色,那药铺掌柜又笑着说道:"阁下何须羞惭,男儿本就该如此。不过这病又算不得什么大病,只消吐故纳新,疏通阳气就可。我这里有一味解毒祛瘀的良方,够佐汤下火,不过两三剂就能从根治好。"
康熙听罢,喜上眉梢,连忙问道:"那先生可有现成的药引?"
"没这个必要。"那药铺掌柜摆了摆手,从药柜中取出一罐粗陶做的大罐,打开放在康熙面前,"我这里有数斤上好的生大黄,你且将它们拿回宫去,用沸水泡开,仔细泡洗数次,相信不日阴疽就会消除了。"
大黄乃是一味具有通泻利肠之效的寻常草药,在民间家家皆有。康熙虽然疑惑,但终究是顺从地将那罐大黄抱了回去。谁知第二日一早便已大解干戈,疥疮阴疽的症状当真一扫而空,浑身清爽无比。于是数日之后,康熙又携重金而来,想要酬谢那位神医高手。
赵桂堂独特的医学理念
此时,康熙已经了解到,这位神乎其技的药铺掌柜,乃是一位姓赵的中年书生,名赵桂堂。赵桂堂生于书香之家,自幼便饱读诗书,医学造诣高深。他自小就对中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曾到过名家大师那里求学,对于方剂运用和脉理把玩,都有独到的心得体会。
只不过赵桂堂性情淡泊,并不慕名逐利。他只是希望能将自己的所学回馈社会,为普通百姓解决一些小病小疾而已。因此,他在京师城里开了这么一家小小的药铺,以赡养一家老小。
平日里,赵桂堂总是穿一袭朴素的青布长衫,头戴一顶破旧的斗笠,恹恹如常人家中的书生一般。他对待每一位前来求医的顾客,都彬彬有礼,态度和蔼可亲。不论顾客身份地位如何,赵都会一视同仁,以诚相待。
他那狭小的药铺,唯一显眼的就是一面悬挂在柜台上的醒目招牌,上书"同仁堂"三个大字。赵桂堂解释说,他开这家小药肆,就是希望能与世人"同怀仁德之心"。医者所需,不单只是一身药理知识,更要有一颗慈悲为怀的赤子之心,发自内心地希望别人健康。
对于很多人来说,开一家药铺就是为了赚钱糊口。但对赵桂堂而言,行医之道要远高于此。他时常对徒弟们说:"吾辈草昧之人,固不能身居紫阁,为朝野上下问疾饰汤。但我却也不愿舍身卑微的小药铺,过那些朝野名公所谓'尘途之生'。我赵某人生理想,唯有在我这小小药肆中,用我那一点儿微薄的医术,为那些受苦受难的普通百姓分忧解难,才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赵桂堂对普通百姓的那份关爱与同情,确实让康熙印象深刻。当年康熙刚刚继位时,也曾立下"爱卿如子"的诺言,希望能亲民爱民。但随着年岁渐长,皇权加身,他不知不觉便离开了最初的赤子之心,变得对于民问题有些漠然了。
因此,康熙听赵桂堂讲起自己的医学理念时,不禁疑惑地问道:"仁德固然美好,但你我既是人民之表率,岂能不思富贵显赫?"赵桂堂听后,笑而不语,只是将手中的经书掷在一旁,说道:"大千世界,物华天宁,妙不可言。小生安享岁月安稳,亦不枉此生矣。"
康熙赏识赵桂堂高尚品德
赵桂堂这番话语朴实无华,却让康熙极为赞赏。是啊,寻常百姓安贫乐道,岂不也是一种无上的人生境界吗?赵桂堂虽然只是个小小的药铺掌柜,却拥有康熙这个帝王都自惭形秽的高尚品德。
从那天开始,康熙时常暗中派人前来探访赵桂堂,并私下里吩咐手下,要悉心保护这位平易近人、医术高明的明医。有时康熙亲自乔装打扮,来到赵桂堂的"同仁堂"小坐一会儿,聆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医学的理论和临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