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著名政治学家、北大教授赵宝煦的夫人陈司寇逝世,享年96岁。
她的死因竟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断食断水、坚决拒绝儿女的帮助。
陈司寇跟大多数老人都不一样,她有充足的退休金、养老钱,三个孩子也事业有成,家境殷实,她为何要选择断食而死呢?
临终前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至今都令众人深思。
要强的女孩
陈司寇出生于1921年的江苏一个小村庄,从小家里就十分的贫困。
为了追求知识,实现自己的求学梦想,陈司寇一直辛苦的打各种零工,就为了能挣点钱,让自己进学堂。
好在,命运还是眷顾她的,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不懈的努力,陈司寇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
这对于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村女孩来说,相当于鱼跃龙门,拿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进入北大后,陈司寇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她遇到了爱人赵宝煦。
两人的相遇可以说是缘分使然,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
这让他们有许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渐渐的两人就走到了一起。
毕业后,两人都下定决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司寇成为了北京一所中学的政治老师,而赵宝煦则留在北京大学任教。
两人的事业虽然各有发展,但在家庭生活中,陈司寇始终是赵宝煦坚强的后盾。
老伴儿离世
1976年,陈司寇退休在家,对很多人来说,退休后的生活应该是悠闲自在的。
但是对于她来说,退休之后反而是更忙了,因为她退休了,老伴儿还没有。
她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了老伴儿的身上,事事以他为先。
当时,两人的年纪都不小了,陈司寇想着要好好保养两人的身体,争取不给儿女添麻烦。
于是一天三顿换着花样的做吃的,争取每天都是营养均衡。
为了能在思想上跟上老伴儿的步伐,同时不被时代落下,她每天都会读书看报看新闻,日子过得十分的充实。
2009年,赵宝煦不幸患上了癌症。
对于癌症来说,其实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癌症病人去医院做检查,医生非要把检查结果告诉家人,就是害怕病人心态受到影响。
所以说,很多的癌症病人到生命的最后,其实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
但是对于这个检查结果,老两口却表现的十分的坦然,他们跟儿女说,中国的平均寿命是70岁,我们已经活的够本儿了,现在多活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
知道老伴儿生病之后,陈司寇对老伴儿的照顾更加的体贴了,她会在书上找健康的食疗方子给老伴儿做着吃。
就这样,在陈司寇的精心照顾下,赵宝煦又乐观的度过了三年时光。
这三年里,他生活的十分的幸福,没有因为生病就在病榻缠绵,而是和以往一样,可以说生命的最后,活的非常的有质量。
2012年,赵宝煦去世,坚强的陈司寇并没有被悲伤击倒。
她明白人的一生就是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也许生命到最后,只有自己能永远的陪伴自己。
坚持独身生活
她很快从悲伤中走出来,重新恢复了之前的生活。
只不过这次就只有她一个人了。
在独居生活中,陈司寇展现出了极强的生活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她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坚持锻炼、阅读、外出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她之所以晚年能生活的如此幸福,就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她就养成了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即使在90多岁高龄,她仍然坚持每天早起,按时完成既定的日程安排。
她还非常的乐观,即使生活中有困难和挫折,她也总能十分豁达。
她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只要心态好,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她喜欢阅读各类书籍,关注时事政治,甚至尝试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让她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乐趣和意义。
陈司寇常说:"只要还能动,就要自己做。这样不仅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也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她深知过度依赖子女不仅会给他们带来负担,也会影响自己的独立性。
因此,尽管子女多次让她搬去和自己同住,她还是选择独居生活,只在重要节日或有特殊需要时才与子女团聚。
平时,她通过电话或视频与子女保持联系,既能了解他们的生活,又不会过度干涉。
坚强对抗病魔
在94岁高龄时,陈司寇也被诊断出患有肿瘤。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她并没有表现出恐惧或绝望,而是以一种平静而理性的态度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对家人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我已经活了这么多年,没什么好遗憾的。"
这种豁达的态度不仅安慰了焦急的家人,也帮助她自己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在得知病情后,陈司寇并没有立即选择接受治疗,而是仔细权衡了各种选择。
她认为,在她这个年龄,过度的医疗干预可能会带来更多痛苦,而不是延长有质量的生命。
因此,她明确表示拒绝过度的医疗干预。
她告诉医生和家人:"我不想在医院里度过最后的时光。我希望能在家里,和我熟悉的环境和物品在一起。"
她选择了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调理饮食、适度运动和心理调节来维持身体状况。
她坚持每天散步、做轻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面对即将到来的生命终点,陈司寇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坦然。
她不仅为自己的后事做了详细安排,还经常和家人讨论死亡的话题,帮助他们接受这个必然的结果。
她对家人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好好活过。我已经度过了精彩而充实的一生,现在是时候安心地离开了。"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陈司寇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心。
她鼓励身边的人要珍惜当下,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选择断水断食 结束生命
在她96岁高龄时,癌症发生了转移,她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不得不缠绵病榻。
面对日益衰弱的身体和逐渐失去的自理能力,她做出了断食断水离开世间的决定。
这个决定让她的子女非常的难以接受。
但她向家人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已经活得够长了,现在每天都需要别人照顾,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希望能有尊严地离开,而不是成为他人的负担。"
陈司寇认为,生命的质量比长度更重要,她不愿意在失去自理能力和清醒意识的情况下苟延残喘。
她将自己的财产和遗物进行了合理分配,并写下了详细的遗嘱。
将这些都做完之后,陈司寇开始正式断水断食,不管孩子们怎么劝说,她都坚持自己的想法。
四天之后,在家人的陪伴下,陈司寇最终安详地离世。她的脸上带着平和的微笑,仿佛只是进入了一场安静的睡眠。
陈司寇的经历引发了我们对老年生活质量的深入思考。
有的人觉得,哪怕一直病在床上多活一天也不想早早的离开。
也有人觉得,宁肯有尊严的走,也不愿意长久的缠绵病榻,让人伺候自己。
关于生命的选择,没有标准的答案。
但不管怎么选,对于我们来说,在还活着的日子里好好活,就无惧死亡。
参考资料:
《陈司寇老师的最后一课》
《北大教授夫人陈司寇,96岁断食去世,生前留下的一句话,发人深省》——39健康网
《今年,是先生诞辰100周年》——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