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冀东八路军在辽南剿匪战斗中,取得空前胜利。
此战歼灭拒绝向八路军投降的日军“先遣第15路军”和“铁换血兵团”共两万余人。其中俘虏1.3万多人,包括日军中将8人,少将16人,佐官177人,尉官479人。缴获的战利品堆积如山,象征军官身份的指挥刀,就有3727把。
这次轰动一时的胜利,并没有为冀东八路军带来任何荣耀,反倒成为他们被猜疑边缘化的导火索。
抗战时期,诸多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根据地中,冀东根据地的名气并不是很大,但坚持抗战时间之长,发展之艰巨,牺牲之惨烈,放眼全国,没有哪个地方能出其左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在冀东就出现了37路抗日义勇军,而整个东北地区,抗日义勇军的数量也只不过有22路。
大名鼎鼎的东北抗联,最鼎盛时,总兵力也不过3万多人。
而被红军写入《八一宣言》的冀东抗日英雄孙永勤,组建的抗日游击队就将近万人。
在东北野战军中,许多人习惯地将冀热辽军区部队称为冀东部队。
不少人认为冀热辽指的是河北、热河以及辽宁。
其实这是望文生义,冀热辽中的辽,指的是民国时期设立的辽北省,省会四平市,全省面积将近13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主要生活在松辽平原上。
而占全省面积绝大多数的西北部地区,则是一望无际的布日敦沙漠。
1946年1月26日,苏联警告正在重庆谈判的中共代表,勒令驻扎在通辽的东北民主联军三师退出城市,将通辽交给国民党军管辖。
但这个命令遭到黄克诚的严词拒绝,他向延安和东北局发出一封措辞强硬的电报:
彰武已由苏军交顽军接收,通辽并无苏军,是我们从土匪手中夺回的。为西满全区之后方。已无处可退。
我们决定死守通辽,任何军队来接收,坚决抵抗到底。
西满南部尽为沙漠,向西则是热、察地区,没有村庄,均是荒漠和游牧蒙民。
我们为求生存在此地拼死一战,即使苏军来也坚决抵抗,全部战死在所不惜。
我们决定主力集中通辽拼命!
也正是由于这封电报,才让人明白了冀东军分区,在冀热辽军区的重要性。
1938年4月,在冀东爆发了规模空前的抗日大起义,参加起义人数达到20多万。
6月,八路军第4纵队5000多人,在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的指挥下,从平西根据地出发,沿途攻占昌平、延庆、兴隆等县城,于8月中旬在遵化县铁厂镇,与冀东起义部队会师。
一个多月后,不知是谁作出的错误决定,放弃形势一片大好的冀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四纵队,以及起义部队6万多人,转移到平西根据地。
日军调集重兵围追堵截,起义部队蒙受了重大损失,起义部队副司令员洪麟阁、陈宇寰壮烈牺牲。
另一位起义负责人李运昌,拒绝执行继续转移的命令,率领一支不足千人的小部队返回冀东。
最终,四纵以及起义部队共3000余人抵达平西,超过九成的兵力,都牺牲在转移途中。
几个月后,平西军区司令员萧克,错杀了起义部队总指挥高志远,从而导致了冀东八路军,对萧克的严重不满。
以后几年里,在李运昌的不懈努力下,孤悬一隅的冀东抗日根据,又地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1945年8月25日,冀东八路军兵分三路挺进东北,为我军在东北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进军东北的冀东部队中,以第十六军分区表现最为出色,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率领所部两个团及两个支队共4700人,于8月31日收复日伪军盘踞的山海关。
9月4日收复锦州,迫降日伪军7000多人。
9月5日占领沈阳,并举办了隆重的入城式。
9月10日,抗联名将周保中,得知曾克林部进入沈阳的消息后,马上从长春出发,到长春来见曾克林。
从周保中口中,曾克林得知,原东北抗日联军残部400余人,已经接管了包括哈尔滨、长春在内的57座大中城市,新扩编部队达到10万人。
9月14日,曾克林乘坐飞机前往延安汇报情况。
9月15日,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抵达沈阳。他是8月30日从冀东出发的,所部三个团及一个支队共5000多人。另外还有2500名地方干部。
由于曾克林部行军速度过快,沿途善后工作都是由李运昌来完成的。
李运昌坚定的认为,国民党军对东北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他在葫芦岛布置了一个团的兵力,防止国民党军由此登陆。
李运昌抵达沈阳后,马上组织兵力,从接管的苏家屯武器仓库中,昼夜不停的向外运送武器。
对李运昌的所作所为,周保中百思不解,认为这是多此一举。
9月16日,延安发布的《东北现况通报》中说:
曾克林部队现已发展到2万余人,全为新式装备,从山海关到沈阳各城,均由曾部管辖。原在东北做苦工我八路军之战俘近2万人,均为曾部收编。
在沈阳及各地堆积之各种轻重武器及物资,甚多无人看管,随处可见,曾克林已看守沈阳各重要工厂及仓库。据说有枪数十万支,大炮数千门,弹药布匹粮食不计其数。
武器物资散落民间甚多。
由于周保中的抗联使用的是苏军番号,所以他们扩编的部队,也悉数归于曾克林名下。
令人感到吊诡的是,通报对李运昌只字未提。
9月17日,陈云、彭真、伍修权、叶季壮等人,乘坐的飞机因故障迫降在山海关机场,叶季壮等人身受重伤。
冀东行署主任朱其文迅速组织营救,将飞机上的乘客接入城中休息。次日乘坐火车抵达沈阳,两天后成立东北局,临时驻地在三经街博物馆。
东北局成立当天,就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口号“独霸东北”。
要达到目的,冀热辽军区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从中原进入东北的四条通道,都在冀热辽军区的辖区内,只要守住冀热辽,就能保证东北万无一失。
关于冀热辽军区司令员一职,中央拟定了三个人选,即101,陈老总和徐总指挥。最后教员选定了正在赶往山东军区接任司令员一职的101。
9月20日,101以及肖劲光、邓华、聂鹤亭、李天佑等军事将领,在河南濮阳接到命令后,即刻转向东北行进。
对于李运昌从仓库里搬运武器的行为,东北局并不支持。
因为直到10月4日,苏军克拉夫琴科大将还向东北局承诺,赠送一个可以装备30万部队的武器仓库。
东北局随即向正准备赶赴东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发报,要求他们迅速徒手赶赴东北,接收新武器。
可仅仅一个星期后,苏军就变了脸。
原来是蒋公子、熊世辉等国民党高官来到长春。
这些人抵达东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抗议苏军将日伪军火库中的军械转交给中共。这严重违背了苏军事先承诺的只支持国民政府的原则。
苏军气急败坏的解释:东北各地抗日武装,均系当地人所建立,与苏军无关。
关于苏军将军火库移交中共之说,纯属谣言。
另外,凡属苏军占领区内日军所使用的一切物件,均为苏军合法战利品,国军无权接收。
10月13日,苏军通知周保中,收回其看管的所有仓库。不但将所有的武器装备装上火车运走,甚至工厂的机器,铁路上的钢轨,也一并装车运回苏联。
东北局这才恍然大悟,终于意识到了李运昌运送武器的先见之明。
10月初,美军侵占秦皇岛,并迅速修复了秦皇岛通往山海关的铁路。
苏军担心与美军发生冲突,命令东北局5天内撤离铁路沿线的各大城市,这些城市交给国民党军接管。
东北局“独霸东北”的愿望破灭,那位尚在半路上的冀热辽军区司令,一天都没有上任,就升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
10月27日,两艘美军运输舰,搭载一个师的国民党军,试图登陆葫芦岛,遭到冀东八路军31团的顽强抵抗,美军军舰只能悻悻而归,退回秦皇岛。
次日,5名美军,在700多名国民党军的簇拥下,要强行“视察”山海关,遭到冀东八路军团长张智魁的严词拒绝。
双方发生激烈冲突,5名美军,一死两伤,两名被俘,国民党军落荒而逃。
29日,101抵达山海关,然后乘坐火车抵达沈阳。
30日,美军继续大力帮助国民党军向秦皇岛增兵,截止到11月5日,抵达秦皇岛的国民党军已经高达7万人,大战一触即发。
而此时赶赴东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大多还在路上。
东北局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竟然抽调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冀东部队,到辽南执行剿匪任务。
此时有人提议,由萧克接任冀热辽军区司令一职,可能是因为高致远的原因,这个提议遭到冀东部队将领的激烈反对。
101也因为这次事件,对李运昌产生了很大的误解。
随着进入东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陆续到达,在武器分配问题上,让误解更是雪上加霜。
李运昌部在20天时间内,从苏家屯军火仓库运出了多少武器,一直众说纷纭。
东北局给中央的报告中称:枪10万支(挺),各种火炮300门。
其实李运昌运出的武器,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东北局则把补充武器的任务,都推到了李运昌头上。
李运昌有苦难言,只能硬着头皮,先后为进入东北的第359旅,第二旅、警一旅、山东第2师、第七师补充了武器。
但是补充的武器,远没有各部队要求的数量。从而导致这些部队首长,对冀东部队严重不满。
11月中旬,一辆满载军火的列车,由于铁路线中断,被迫滞留在锦承铁路的一个小站上,现场只有5名苏军看管。
李运昌派人冒充土匪,将列车给劫了。
东北局下令,将这车军火运往山海关前线,补充保卫山海关的部队。
结果列车还没出发,黄永胜就自作主张,从车上取了100挺机枪,补充自己的部队。
有人开了头,别人也不甘落后,一车军火就这样,几乎被劫掠一空。
李运昌无奈之下,将剩下的武器,2400支步枪,补充给了从延安来的丁盛团。文年生部也获得了2800支步枪的补充。剩下的1200支步枪,补充给了黄永胜。
由于这三支部队,都已经与冀热辽部队合并,李运昌头上又多了一顶“本位主义”的帽子。
其实李运昌的苦衷,101是知道的,但是冀东部队在剿匪战斗中,一次空前的胜利,让101对李运昌的不满,达到了极点。
日本投降以后,至少还有10万日本关东军,滞留在东北。
其中北满的5万多日军,被巨匪姜鹏飞收入麾下。
其余的四万多日军,大都集中在辽南的安东地区。
东北日军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不允许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投降,所以他们沦落为土匪,选择继续负隅顽抗。
辽南日籍土匪分为两股,一股是日酋吉冈正隆组建的“先遣军第15路军”。另外一股名为“铁换血团”,匪首是谁已经很难查证了。
剿匪战斗的第一仗,是在凤城的东汤打响的。
剿匪部队主力,是曾克林所部第21 、23旅组成的,但是剿匪部队的总指挥是肖华。
肖华10月7日,带领1000多人乘船抵达东北,还没来得及吃口热饭,在安东,日军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肖华换乘吉普车从街上走过,一块巨石从天而降,砸穿了车布蓬,紧擦着肖华的头部,重重的落在车厢里。
负责警卫的人员都惊出一身冷汗,急忙到街边楼顶上抓人,结果一无所获。
好在冀热辽部队在当地扩编了不少兵力,这种事逃不过他们的法眼。很快肇事者找到了,是一伙拒绝投降的日伪军。
肖华新官上任三把火,决定利用自己带来的千把人,杀一杀土匪的威风。
土匪们藏在东汤镇附近的大山里,新来乍到的剿匪部队几次出击,都扑了空。
还是曾克林办法多,他知道剿匪部队的一举一动,都在土匪的监视中。于是命令剿匪部队的战士们,以到锦州参加战斗为名,乘坐火车离开东汤。
结果火车在一个拐角处,速度慢下来,战士们趁机跳下火车,杀了一个回马枪。
300多个日伪军正在胡吃海喝,庆祝“胜利”呢,毫无防备,结果被一网打尽。
审问俘虏得知,盘踞在东汤的日伪军,只是一群小喽啰,在安东西南部山区,还盘踞一伙日伪军,据说其中有几个重要的日军头目。
剿匪部队一个团星夜兼程,将这伙日伪军500多人一网打尽。其中包括七名日军军官。
在如何处理这些俘虏时,曾克林与肖华产生了矛盾。
冀东八路军条件艰苦,团职干部只能用毛驴代步,他们对待日军俘虏,一向是杀无赦的。
而肖华向东北局请示后,竟然将俘虏的日军军官,移交给了苏军。
在此期间,曾克林已经完成了对俘虏的审问,意外得知,有3000多日伪军,就潜藏在安东城中。
兵贵神速,曾克林挥兵直扑安东。
不料苏军中的特务,提前向安东城中的日伪军通风报信。
午夜时分,剿匪部队的先头部队1000多人杀进安东城,3000多日军,已经登上出城的卡车。
如果换成其他部队,在敌我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就放弃主动出击了。
可冀东八路军在群敌环伺之下,早就习惯了以弱胜强。
1944年4月,在抚宁县马兰峪,300多冀东八路军,直接攻击日军精锐关东军一个联队2000多人,竟然取得完胜。
仓皇撤退的日军尸体都来不及掩埋,只能把战死鬼子的小手指割下来带走。
在安东,冀东部队把他们的勇悍,发挥的淋漓尽致,1000多人,冒着枪林弹雨,直接向3000多日军发起冲锋。
日军顿时溃不成军,除了500多人趁乱乘车逃走外,剩下的3100多人死伤枕藉,活着的都乖乖的做了俘虏。
在这些俘虏中,伪满安东省省长曹承宗,日本次长渡边考治赫然其中。
大胜之余,剿匪部队顾不上休息,他们连夜登上缴获的200多辆卡车,顶风冒雪,向西北方向追剿逃走的残敌。
气温已经低至零下20多度,路上被日军遗弃的物资随处可见,成为剿匪部队追击的“路标”。
剿匪部队连续追击十几个小时,在宽甸市以西的香炉沟一带,卡车的燃油消耗殆尽。
就在这个时候,战士们也发现了被逃走日军遗弃的卡车,作为路障挡住去路。
战士们跳下卡车,开始徒步追击。
养尊处优的日军,根本不适应在恶劣环境中徒步行军,下午2:00左右,剿匪部队将逃走的500多名日军团团包围,劝降未果后发起攻击,将日军一举全歼。俘虏日军大佐森龙二郎,日军“先遣军第15路军”少将司令吉冈正隆。
剿匪部队担心这些俘虏被送给苏军,于是将他们当场镇压了。
事后苏军没有追究。倒是东北局对曾克林,给予了严厉批评。
剿匪部队随即对安东城中的居民,进行严格的筛查,共筛选出日本人占8285户,42875人。
这些日本人大多是“八一五”后逃进安东的,居住在镇江(锦江山)山上。他们居高临下,形成极大的隐患。
剿匪部队命令这些日本人下山寻找住处。镇江山上,改由周保中创建的安东保安团驻扎,监视着山下日本人的一举一动。
完成了安东剿匪任务后,剿匪部队再接再厉,他们在深山老林里爬冰卧雪,强行军近千里,终于在12月7日,到达了临江县城以西的帽儿山。
临江城临山而建,帽儿山形似月牙,两山相对,是临江城的天然屏障,因此又被称为珍珠门。
八日,剿匪部队猛攻珍珠门,遭到日军顽强抵抗。
随后剿匪部队一边继续增兵攻城,一边派出两支迂回部队,直奔县城西南的大栗子街。
到了中午,珍珠门终于被突破,击毙日军100多人,俘虏日军500多。
另外突袭大栗子街的部队也取得全胜,活捉伪满皇后婉容,贵人李玉琴等日伪军4000多人。
几天后剿匪部队在千山、岫岩围歼日伪军6000多人,在抚顺歼灭日伪军2000多人。
12月底,潜伏在安东的日军,准备发动叛乱。剿匪部队察觉后,迅猛出击,将准备叛乱的日军1万多人一举全歼。
这场战斗,缴获机枪30余挺,长短枪2000多支,汽车27辆,子弹40多万发,机帆船十几艘,各类燃油近40万公升。
俘虏日军3588人,日军中将8人,少将16人,佐官177人,尉官479人。象征军官身份的指挥刀,就缴获了3727把。
这次剿匪战斗的胜利,绝对是空前的。
要知道,在整个二战时期,无论是美军,还是苏军,都没能俘虏过一个日军将军,这次冀东16军分区部队,一下子就俘虏了24个日军将领,如果配以适量的宣传,八路军完全可以宣称,他们才是抗日的中坚,因为俘虏的成色可以作证。
日军女战俘
此时冀东16军分区手中,收容的日军战俘,已经超过1.3万人,如何处理这批战俘,也让肖华、曾克林等人一筹莫展。
当时无论是苏军,还是美军,甚至进入东北的国民党军,对这批日军战俘都垂涎三尺。纷纷向东北局伸出橄榄枝,开出优渥的条件,希望把这些战俘据为己有。
1945年11月6日,罗荣桓在辽宁貔子窝登陆,可是无论是罗荣桓,还是101,对于这件事竟然一无所知。
到底是苏军捷足先登,他们用13列车的武器,用来交换那些日军战俘。
这批军火包括各种口径火炮1100多门,轻重机枪2000多挺,步枪10余万支,各种弹药2000多万发。
东北局对这次剿匪行动的胜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其他部队向第16军分区学习。
至于苏军赔偿的武器,则交给东北局统一分配。
这批武器首先补充了12月中旬由山东进入东北的山东三师,警备第三旅,山东五师和六师,总兵力共18,000人。
随后“东满临时指挥部”参谋处长吴瑞林,又向下辖数县的地方武装补充了武器,每个县机枪两挺,步枪50支。
然后东北局命令曾克林,将剩余的绝大多数武器,在葫芦岛、营口、庄河等港口装船,运往山东龙口,悉数补充给了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
关于运出武器的数量,一共有两个说法。
一种说法是各类枪支、火炮两万多支(门),各类弹药2,000万发。
另一个说法是各类枪炮10万支,弹药500多万发。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101,第一政委彭真。第二政委罗荣桓出国治病,关于支援山东武器这件事,他或者是不知晓,或者是没有来得及通知101。
2月,收到大批武器的陈毅司令员,从山东向东北局发来感谢信。
结果这封信在野司引起轩然大波,其中表现最强烈的,就是辽热(西满)军区政委黄克诚。
黄克诚是新四军三师师长,在抗战时期,与陈毅、粟裕产生过矛盾和误会。
黄克诚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东北局命令三师徒手进入东北,黄克诚认为: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没有武器的部队,就是没有牙的老虎。
所以新四军三师2.8万人,是携带武器进入东北的。
资料上显示三师总兵力3.5万人,可是从苏北出发时,补充部队的2500名新兵,被兄弟部队截留了。部队路过临沂时,又有4000多人留在山东。
另外新四军一师,也接到赶赴东北的命令,结果也被陈军长留在山东。
本来东北民主联军三师是不缺武器的,可是1946年2月中旬,隶属山东军区的渤海独立旅6000多人,补充进西满军区。
这个旅的前身,是当时隶属渤海军区的第一军分区(又称沧南军区)9个县的独立营,于1945年11月临时升级组建的。
由于战士们都来自于华北平原,不熟悉山地作战,所以在密云一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适应训练。
训练结束后,本来为数不多的武器,都留给了当地地方武装。绝对是赤手空拳闯关东。
独立旅出发时,代旅长刘其人承诺,到东北可以为他们补充新武器。
可独立旅顶风冒雪,一路辗转来到西满后,战士们大量出现严重的冻伤,另外承诺补充的武器,也踪影不见。因此独立旅怨声载道,士气十分低落。
恰逢此时,陈毅的感谢信到了。怒火中烧的黄克诚,到义县去找李运昌,索要武器、被服。
李运昌也有苦难言,先前他储备在朝阳、北票仓库的被服,都已经补充给新四军三师。最后只能坦言相告,他手中已经没有多余的枪支和被服。在义县仓库里,只剩下4万发大口径炮弹,以及17门榴弹炮。
黄克诚当时说:“这些也挺好,都给了我们吧”。
黄克诚回到驻地后,将事情的原委向101作了报告。
101派出一个清查小组,到李运昌在北票的仓库里,进行清查。
结果发现仓库里只有1500多支报废的旧枪,全是部队淘汰下来的,根本没有多余的武器。
屡次阴差阳错的误会,让在进军东北立下汗马功劳的冀东部队,从此逐渐被边缘化。
曾经的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副司令,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者李运昌,也逐渐消失在野司的名单中。
至于曾经执掌十万大军的曾克林,东北野战军三纵的第一任司令员,也因为在解放战争初期,因武器分配问题,最终被批评犯有严重的“本位主义”。
冀东部队在剿匪战斗中,那次空前的大胜仗,也因此被人选择性的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