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刘旭

灾难片,既要求制作者在技术上持续求精,也需要在叙事手法、主题挖掘等方面不断创新。

香港电影,又燃起来了。

这个“燃”是字面意义上的,电影《焚城》点燃了整个港岛。

本片豆瓣开分7.6,在最近的内地电影市场已属上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部分观众看后大呼过瘾,纷纷表示本片特效场面“真实宏大”。

灾难片,是最能直观体现电影工业技术进步的类型片种。

从默片时代简单原始的美术置景,到有声电影时代的色彩、音效和特效加入,再到数字技术成熟后越来越逼真的电脑特效,灾难片的每一次技术飞跃,都引领着电影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往在内地上映的灾难片,无论是15年前的《2012》,还是今年的新版《龙卷风》,都能让观众感直观感受到特技进步的成果。

不过票房成绩有冷有热。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2021年的《峰爆》,4.38亿;2019年的《烈火英雄》,17.06亿;2009年的《2012》,5.48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峰爆》、《烈火英雄》、《2012》海报

但是反观近两年,今年的《龙卷风》和去年的《绝地追击》,都是2千万出头,表现十分惨淡。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不外乎剧情人设或者制作等维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特效

尽管如此,灾难片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它不仅要求制作者在技术层面精益求精,还需要在叙事手法主题挖掘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如今,电影《焚城》首周末已拿到8千万票,猫眼专业版预测最终落点为2.02亿。

对于一部灾难片来说,这个成绩只能算作一般,但这部电影在技术与类型层面的探索却不容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不止爆炸:灾难场景的创意呈现

电影《焚城》的海报上打着“华语首部辐射灾难电影”的旗号。

正如主演刘德华所言,《焚城》是从来没有想过在香港发生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是该类型的“首部”,那就没有了可借鉴的渠道,需要主创自己探索出一条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片导演潘耀明也不负众望,在多个场景表现出了难得的想象力。

《焚城》的故事并不复杂。

具有放射性的危险物品在香港的一处废品回收场突发泄漏,引发爆炸。

另一边台风还有24小时抵达香港,狂风卷集着暴雨,势必会大大增加受灾范围。

大灾面前,白宇饰演的消防队长黎杰峰和队友紧急奔赴受灾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高层办公室中,刘德华饰演的专家范伟立与莫文蔚饰演的上司领导还在各执一词,谨慎拉锯着每一次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片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有两处场景。

消防队员们在狭窄逼仄的货仓里,小心翼翼地传递着危险品的瓶子,在传递的过程中,沉重的喘息声、厚重防护服的摩擦声,以及装有危险品玻璃瓶的叮当声,声音重重叠加,增强了紧张的氛围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由于范伟立的不慎,玻璃瓶从手中跌落下去,下一秒,整个香港顷刻间覆灭于火海。

另一处场景就是最后的“炸豪宅”段落了。

随着万千炸药同时爆破,矗立在山顶的几栋豪宅像筷子一样被轻易折断,数百吨钢筋混凝土顺着山坡倾斜而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在大银幕上看冲击力十足。观众的情绪也跟着被炸碎的豪宅,一起飞了起来。

此刻本片完美继承了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优良传统。

02 真实与特技融合:幕后团队技术揭秘不止爆炸

在《焚城》发布的幕后制作特辑中,可以一窥制作团队在技术层面的精益求精。

他们深知,没有技术的支撑,任何灾难场景都难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因此,从特效镜头到灾难场面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本片发布的幕后制作特辑中,我们可以看到本片的制作团队如何在技术上力求精准,以呈现震撼的灾难场景。

《焚城》中的灾难主场景是一个废品回收场。

为了呈现真实的灾难场景,剧组搭建了一个面积为三公顷的废品回收场。

在这个场景中,使用了超过100吨钢材和大约150台报废车辆,以营造出一种废墟和破败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置景组还在各个角落放火,力求呈现出真实的火灾现场。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真实场景,还是需要通过必要的特效进行背景延伸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宏大的场景,如远处的群山,其实都是加了蓝幕特效的产物。

这些隐藏特效的运用,较好地扩展了整个灾难场景的纵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爆炸场景更是重中之重。

影片为了拍好放射性金属的爆炸效果,特效团队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和实验。

他们深入了解了放射性金属的物理特性和爆炸时的反应,比如光、热和冲击波等效果。

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爆炸过程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模拟,最后从火焰的形态、颜色到烟雾的形态,都力图精确

最后呈现在大银幕的效果也不错,爆炸的冲击力与烟尘效果,都看不出任何瑕疵。

03 站在巨人肩膀:《焚城》与灾难片的类型传统

电影《焚城》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灾难片这一悠久电影类型的传统。

追溯电影史,可以看到灾难片最早发源于默片时代,且历经多个时期的演变与发展。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电影《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海报

与《焚城》的内容一样,本片以火灾这样的自然灾害为主题。

这一时期的灾难片在技术与叙事手法上都比较原始,场面简陋粗糙,但故事情节要素基本都在,其叙事核心在于利用电影来展现灾难的奇观和人类的无力感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进入有声片时代后,灾难片的制作水准越来越高。

色彩、音效和更精确的物理特效的加入使得灾难场景更加逼真,观众能够更身临其境地体验灾难发生时的环境。

20世纪70年代,灾难片的范围涉及到了天灾人祸的各个领域,开始了“摧毁地标”的新征程。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卡桑德拉大桥》《火烧摩天楼》《海神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卡桑德拉大桥》、《火烧摩天楼》、《海神号》海报

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成熟,灾难片的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电脑特效的广泛应用使得灾难场景更加逼真,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灾难之中。

这一时期的灾难片佳作频出,如《龙卷风》《完美风暴》等。

这些影片不仅有世界领先的视觉效果,更在叙事和主题上有所突破,重点探讨了天灾背后的人祸,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龙卷风》、《完美风暴》海报

时间来到21世纪,灾难片这一类型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随着特效技术快速发展,灾难场景到了足够以假乱真的程度,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到这里不得不提及灾难片“一代宗师”,罗兰·艾默里奇,他在千禧年后执导的《后天》《2012》《月球陨落》等科幻末日类灾难片,一举抬升了灾难片的天花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后天》、《2012》、《月球陨落》海报

这些影片不仅满足了观众对刺激的需求,更在叙事和主题上有所突破,引发了观众对人性、社会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其中最受好评的《2012》在国内取得5.84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另据box office mojo的数据,该片在全球的票房为7.69亿美元

艾默里奇的新作《月球陨落》虽然在北美票房大扑街,但还是在2022年初的环境下,在中国取得1.58亿的票房成绩。

《焚城》继承了灾难类型片对于自然灾害主题的关注,并用真实搭景与数字特效相结合的老办法,讲了一个关于核辐射灾难的新故事。

虽然最终票房预测不及预期,但对目前的中国电影工业来说,也是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华语电影有望在未来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以《焚城》为新的开始,期待更多优秀的华语灾难片出现,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