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身体都很健康,就没必要复查了吧!”

73岁的张大伯(化名)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挺健康的身体,结果查出了癌症……

身体还不错,

复查却发现

胃癌

近日,张大伯再次走进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综合内科(消化、呼吸)主任林燕主任医师的诊室。

原来早在2023年5月,张大伯进行了胃肠镜检查。胃镜结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C3)、胃体黏膜下隆起”,病理回报“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HP 幽门螺杆菌(-)”,林燕建议张大伯短期内复查。

期间张大伯觉得没有什么不舒服,就没有定期随诊。如今一年过去了,张大伯觉得身体还不错,“还需要复查胃镜吗?”林燕主任医师告诉他,还是有复查胃镜必要性的。

张大伯复查后,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C3)、胃窦黏膜病变”。一周后病理报告提示“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个别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特殊染色:HP 幽门螺杆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

A:2023年5月胃窦部病灶

B:2024年8月胃窦部病灶

C:2024年8月胃ESD术后剥离病灶

看到此结果,林燕迅速联系了张大伯,建议行进一步治疗,张大伯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没有必要再治疗。但在林燕主任医师的劝导下,张大伯还是进行了胃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病理回报为管状腺癌,且没有远处转移。幸运的是,张大伯是早期胃癌,不影响生存质量和预后,但仍需定期复查胃镜。

这一确诊让张大伯后怕:“还好这次听了林主任的话,不然……看来定期复查胃肠镜真的很重要!”“是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并处理疾病潜在的风险。”林燕再次强调了复查的重要性。

提醒

定期检查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遵医嘱进行定期随访和专项检查极为重要,早期诊断意味着更多治疗选择与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燕(右一)在做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定会发展为胃癌吗?

什么是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常伴有肠腺上皮的化生和/或异型增生。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疾病和早期癌症的标志。

与 萎缩范围和程度 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从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逐步进展为肠腺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最终可能发展为癌症。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和程度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萎缩范围越大,胃癌发生的风险越高。肠化和重度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

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具有癌变风险的胃部疾病,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癌变风险,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和治疗。

专家建议:胃镜多久复查一次?

每2年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建议每2年左右复查胃镜。

每1年

轻中度、局限于胃窦的萎缩性胃炎建议每1年复查胃镜,伴有肠化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每1年复查胃镜。

每6个月-1年

累及全胃的重度萎缩性胃炎建议每6个月-1年复查高清精查胃镜。

每6个月-1年

病理证实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每6个月-1年复查高清精查胃镜。

治疗后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病理证实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应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后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高清精查胃镜。

另外,目前有多项胃癌风险度评分系统,能够帮助医生更加精准的制定胃镜随访方案。

做完胃镜检查后

如果您的报告上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活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散在肠化灶”等描述

请千万不要忘记找医生!

全科医学科-消化、呼吸(望江山)

浙江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消化、呼吸(望江山)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医学院联合教学单位,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转岗培训基地。擅长内科常见病的诊治,特别是对消化内科疾病、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有较深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配置了国际先进的290奥林巴斯胃肠镜系列、在消化内镜诊治方面造诣颇佳。现已开展无痛内镜、普通内镜、碳13碳14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及一系列胃肠疾病内镜下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 燕

浙江省人民医院综合内科(消化、呼吸)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便秘、脂肪肝、肝功能异常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的操作。

门诊时间

望江山院区: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部分图片来自摄图网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