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为什么由他主持?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我党创始人之一,当年在江西中央苏区,他和徐特立、董必武、何叔衡、谢觉哉被尊称为“苏区五老”,延安时期,与徐特立、董必武、何叔衡、谢觉哉、吴玉章被尊称为“延安五老”,他就是我党元老之一、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的林伯渠。

他早年在日本公费留学的时候就加入同盟会,后来加入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护法战争结束后,林伯渠参与了协助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的工作。 孙中山对他非常倚重,由于他与孙中山关系密切,中国共产党常通过他将自己的主张向孙中山转达。他几次安排了共产党人陈独秀,李大钊同孙中山的会见,共同讨论“振兴国民党、振兴中国”的问题。

他参加国民党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两任农民部长和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秘书长。在发动和领导农运工作时,他认真执行孙中山扶助农工的政策,吸收中共从事农运和对农民问题有深刻见解的同志参加,尽力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与合作,把国共两党对农运的领导有机的统一起来,为推动当时农运的发展建立起卓著的功勋。

为了培养农民干部,由他提议,经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39次会议通过,在广州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林伯渠对于农民运动的指导,从来不尚空谈。除了充分履行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农民部的职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他还经常到各地潜心考察,结交大量的农民运动领袖。当时,毛泽东、彭湃等都是他家里的常客。林伯渠之所以如此热心农民运动,主要是他对中国的农民和农民革命斗争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受党中央派遣,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2年冬,林伯渠由海参崴学成回国。翌年三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出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后任财政部长调任没委会主任及总供给部长。开始了与毛主席长达数十年的革命友谊。

在他任财政部长调任没委会主任及总供给部长期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广泛开展节约储粮,保障了红军和苏区人民的供给。为解决苏区的财政困难,他一面成立没收征收局,向地富筹款借款;一面适当增发纸币,帮助各机关建立健全财政制度,开展节约运动,基本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财政需要,被称为“红色理财专家”。

他在每个革命的转折关口中,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坚定地跟着毛主席走。特别是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张国焘闹分裂的严峻关头,他义无反顾地站在毛主席这一边,对当时的政策走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林伯渠先任中央政府财政部长,继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领导边区军民,积极贯彻中央的十大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精兵简政,领导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进行经济文化建设,边区的农业、工业生产都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形势。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他很注意发展边区的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文学艺术事业。他提议,要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发展生产建设,必须提高人民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林伯渠和吴玉章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发起组织了新文字协会,推行拉丁化汉字,同时边区新文字报刊、新文字学校纷纷出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把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

边区工作之所以成绩卓著,成为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楷模,林伯渠尽了极大心力。他在工作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干部、群众所称颂。他非常注重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总是从实际出发,不尚空谈。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合作抗日的新局面。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共中央将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并任命林伯渠为边区政府主席。不久,又任命他为中共中央驻陕西代表,使他集中精力从事统一战线和对外联络工作。西安的事务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由林伯渠统一负责。 他领导陕西省委负责健全和发展全省各级党组织;指导八路军办事处开展工作;帮助救亡团体和爱国人士进行活动。他利用自己社会联系广、资深望重的社会影响,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工作十分繁忙。林伯渠利用一切机会, 接触那些主张抗日、同情革命的各界人士,争取他们的支持。此后,林伯英经常往返于西安与延安之间,兼顾两地的工作。

他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做统战工作的时候,总是满腔热忱,不卑不亢,因人制宜,深人细致地做各种人的思想工作。他经常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极其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大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打败它。不然,不管你是共产党、国民党,还是无党派,都得当亡国奴。

1940年11月,林伯渠从西安回到延安。边区政府委员会开会欢迎他的归来。此后,他以主要的精力领导陕甘宁根据地的建设。他努力贯彻边区施政纲领,把边区的政权建设、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林伯渠和以他为首的边区政府党组,坚决服从党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他是西北局常委,对于日常工作中的问题需要请示的,在开常委会时提出,或者派党组秘书去接治。全区性的方针、政策、计划和重要措施,政府党组讨论后,无不向西北局和毛泽东请示,而毛泽东和西北局也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从而使边区政府的工作能够按照党的正确方针不断向前发展。

1948年冬,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急需林伯渠去中央工作,12月12日,他告别延安,抵达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进行建国筹建工作。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林作新政协筹备工作报告,并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为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他虽是63岁高龄,仍不辞劳苦,有时竟连续工作达20小时,为勉励自己,他在日记上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并郑重盖上自己的印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10月1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下午3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各项伟大斗争,在有关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贡献尤为显著。

可以说,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整整三十多年,他总是同毛主席在一起,并在毛主席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同各方面进行广泛接触,商谈、讨论政府机关的机构设置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人的人事安排,从速组成政府各机关,推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他对各地方政权建设也付出了很大心血,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团结爱国民主人士,扩大国际统一战线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这期间,他以古稀之年,不辞劳苦,辛勤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他去世后,邓小平在悼词中对他的评价是:“他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在历史进程中,你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