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提问,早些时候发言人介绍中印军事脱离接触过程进行得很顺利。有消息称,印度和中国将于今天完成在实控线(LAC)沿线的军事脱离接触。中方能否介绍中印实控线(LAC)沿线的军事脱离接触进程的最新情况?林剑介绍,不久前,中印双方就边境有关问题达成解决方案,目前双方的一线部队正在有序地推进落实工作。
就在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僵持不下之际,最近有消息传出中印双方最近在边境对峙地区脱离接触,并由此开启协同巡逻模式。现在看前几个月印度的不依不饶,现在中国士兵都还没有回家呢,印度还不依不饶的继续派兵灵活碰触,都已经联军了,还号称要“解救”被中国军兵困住的印度武装力量。在这次互赠糖果事件中,看似只是小小的举动,但是大家却看到了中印双方关系明显有了很大的起色,是值得大家开心的一件事情。
中印边境的那些事儿,在喀山峰会之前已经有了点缓和的迹象,但真正让问题得到解决的,还是喀山峰会本身。峰会开始前,两边都已经表现出了想要通过聊天和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态度,这种积极的外交动作为后来的突破打下了好基础。喀山峰会作为一个国际交流的大平台,给中印两国的大佬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聊天的好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双方在边境问题上的谈判速度。
之前屡次对中国出言不逊的印度外长苏杰生,态度骤然为之一变,公开表态称,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两国边界问题,那么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就无从谈起。也就是说边界问题只是一个开头,后续两国肯定还有其他方面的合作。中国和印度突然就谈好了,这搞得美国有点始料未及,华盛顿原本还期望印度在金砖峰会上跟中国唱对台戏,孰料两国还和好了。美国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就算它再想介入,也没有时机与理由了。
印度为何这么快的妥协了呢?印媒说出实话:三座大山压垮印度。第一,印度采取“骑墙”外交,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陷入了一个必须做出选择的尴尬境地。第二,印度表面上与美国关系日趋密切,但实质上存在很多矛盾,美国想利用印度牵制中国,而印度有着更大发展愿望,矛盾处理不当,便可能引火烧身。第三,印度经济要发展,离不开资金和技术,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是印度绕不开的。
要知道我国 GDP 总量是印度的五倍以上,印度人典型地缺乏实力却只会幻想。过去四年,印度在中印边境不断挑事,可最终有何好处?一点都没有。反倒是大量中资企业原本想去印度投资,现在也不能去了,印度也不敢给我们发签证。不知莫迪是否彻底想明白,再纠缠领土毫无意义,占不到任何便宜。如今中印双方已达成领土纠纷协议,印度军队也已撤军,双方军队脱离接触,这实乃好事一桩。希望印度能够迷途知返,与中国携手发展经济,这才是正途。
所以,现在的和解,其实是印度在外交、经济、军事三座大山压下来之后的一步“缓兵之计”。印度清楚,这种妥协不意味着从此就跟中国握手言和、共进退,它更像是个战略性蛰伏,等以后局势稍微缓和,或者有更好机会,再出来折腾一番。说白了,这次让步是为了保存实力,留条后路。可问题是,国际局势的风向瞬息万变,印度这次妥协真能为自己博得理想中的“喘息”时间吗?
一边被美国拉拽着想对抗中国,另一边又想在中美间“骑墙”,印度的这一出能维持多久,恐怕自己都心里没底。此次中印边境协议的达成,除了经济方面的迫切需求,归根结底,还是印度并不具备同中国对抗的实力。到了现在,莫迪或许明白了,中印同为区域大国,理应通过对话、协商来化解分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配合美国妄图以边境问题牵制中国,必将遭到中国的强硬回击,最终被拖垮的也只会是印度。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单靠善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具备应对挑战的能力。中国在与印度的互动中,需要更多地展现出一种灵活与包容的姿态,同时保持必要的警惕。毕竟,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力量与智慧同样重要。反观印度,莫迪政府在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力时,是否会继续坚持以往的立场,还是会因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更为审慎的决策,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毕竟,在国际关系中,决策者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对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