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随着近几年的繁荣发展,我国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的大名更是响彻世界,在这其中少不了许多扎根制造业的技术工人的奉献和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技工”这个词代表着精湛的技艺和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那时的技工是工厂里的香饽饽,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可如今当我们提到“技工”,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低学历、低收入和低社会地位,短短十年,技工何以从万众尊敬沦为人人嫌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万众尊敬到人人嫌弃

十年前的技工还是稀缺人才,那时的工厂里一个熟练技工能顶好几个普通工人,他们的工资高地位也高,可现在技工工资才4000多。

很多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当技工,不仅如此技工还常常被人看不起,这种变化并非个例,近年来技工地位持续下滑已成为普遍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高等教育的扩招,导致大学生越来越多学历贬值严重,与此同时技工的收入却并没有相应的提高。

还有就是社会对技工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很多人认为技工就是体力劳动没有技术含量,这种偏见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许多人觉得金钱和权力更加重要,相比起赚的不多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体面的脑力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我国技工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很多企业里技工的晋升通道并不畅通,即使工人技术再好也很难进入管理层,这也让许多人感到前途渺茫。

而在技工的社会地位不断下降的同时,我们的制造业却面临着严重的技工短缺地位的下降,这一切真的只是这些表面原因造成的吗?或者说我们的社会制度,是否也在无形中推波助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约2亿人,但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远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缺口还在不断扩大。

会出现这种情况表面上看,是因为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工工作,但深究其中原因,我们会发现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制度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教育体系的问题,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学术教育轻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这导致很多技工培养出来后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然后是我国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的缺陷,在很多地方技术工人很难获得与其技能相匹配的职称,这不仅影响他们的收入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社会保障体系也存在不足,很多技工工作环境艰苦但相应的职业保护措施却不到位,同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技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手工操作正在被自动化设备取代,技工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数字化、智能化技能,但我们的职业教育体系却没有跟上这个变化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致许多职校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即失业,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送孩子去就读职业学校。

要知道现在的技工短缺其实是结构性的,我们缺的不是普通技工而是能够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高技能人才,想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这种结构性短缺正在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些高端制造业项目,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技工而被迫延期或取消,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外技工,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那么面对这样的困境,其他国家是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在那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技工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视野下的技工地位

说起技工待遇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就常被人提及,在德国技工不是低人一等的职业,而是受人尊敬的专业人才,不仅月收入不低,更重要的是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一点也不比大学生差。

在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平行的教育体系享有同等地位,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将同时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这种“双元制”模式确保了技工培养的质量,也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在日本的技工被称为“匠人”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一些顶级技工甚至可以被授予不一样的称号,这种文化传统使得技工职业始终保持着很强的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的匠人精神

而且日本的技工培训体系非常完善,从学徒到独立技工再到技术大师,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标准和相应的待遇。

甚至就连瑞士的技工的年收入可达10万瑞士法郎,约合70万人民币的高收入背后,是他们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严格的技能认证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我国的情况就显得有些尴尬,虽然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多重视,但“考编热”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很多职校生毕业后也往往选择放弃专业就业而是去考公务员。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高级技工有过转行的想法,其中考公务员是最受欢迎的选择,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我国技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仍然不够通畅,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破局?如何才能让技工这个职业重新焕发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塑技工价值,振兴实体经济

面对技工地位下降和短缺的双重困境我国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要真正扭转局面,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创新,我们需要重塑技工的社会形象,改变社会认知,在这里媒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报道优秀技工成功的事迹,展示技工工作的价值和魅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公众重新认识这个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还要完善技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完善的升值和薪资福利待遇,通过建立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可以让技工看到未来,增强职业认同感。

要知道薪酬是最直接的认可,只有让技工的收入真正体现其技能价值,才能吸引更多人选择这个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行动,例如江苏省发布的《关于组织2024年度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通知》,就明确了培训合格人员每人可获8000元培训补贴的事。

当然在技工培养上加强产教融合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学校最好多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最新的设备和工艺,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模式不仅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再多举办一些技能大赛在全社会上营造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

通过提高技能竞赛的影响力,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技能的价值,激发年轻人学习技能的热情,也能重塑技工价值。

重塑技工的价值和社会地位不仅关乎技工群体的福祉,更关乎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只有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技工队伍,我们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技工是工业发展的基石,不仅显露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还是我们国家转型所要面临的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技工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改善技工现状,让他们在制造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们还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技工这个群体,只有让每一双创造价值的手都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的制造业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技工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中国制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4年4月26日《江苏开展“高级蓝领”技能培训 合格者每人可获8000元补贴》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球网2015年2月7日《职教“校企双元制”如何实现本土化》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网2019年1月17日《光明日报:职业技术人才缘何缺口大,生难招》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球网2017年1月18日《在日外国企业家也将享受1年可获永住资格》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