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广袤的田野间,现代农牧业蓬勃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广大农牧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获得感不断增强。

秋收时节,走进通辽市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北阿布哈嘎查1300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农民忙碌在田间地头,收割机轰鸣作响,秋收工作正在全面展开。据了解,北阿布哈嘎查水稻种植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由合作社统一育苗、加工包装和对外销售,实现了水稻种植的规模化和品牌化。

“大米的质量优、口感好。合作社模式管理,给老百姓带来不少收入。往外地推销的时候,包装后最低5块往外走。”科左后旗巴彦毛都苏木北阿布哈嘎查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银山介绍道。

北阿布哈嘎查村民额尔敦阿古拉种了8亩水稻,去年以每斤4元钱的价格卖给合作社,光这一项就收入3万多元。他说,现在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村里有玉米、水稻、青贮、黄牛、奶制品等多个产业,种养殖全面开花,大家赚钱的门路也多了。“去年水稻田一亩地1300斤。还有玉米地60亩地,40多头牛,孩子研究生毕业了,找工作了,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北阿布哈嘎查是巴彦毛都苏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彦毛都苏木夯实农牧民增收基础,聚焦高质量种植,全力提高玉米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实现粮食增产和效益提升。认证“北阿布哈大米”绿色食品标志和商标,发展本土水稻品牌。培育高品质养殖,将肉牛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度推广肉牛改良,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10月底,科左后旗玉米收割已接近尾声。在查金台牧场,田畴沃野间满目金黄,接天连片的玉米地里,机械来回穿梭忙收获,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红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春阳介绍,合作社今年种了1000亩玉米,目前已经收了一多半,平均亩产1700斤左右,采用的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比传统种植模式每亩高200公斤左右。

“我们种植的地是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种植,每亩是5900多株,预计每亩在2000斤左右,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头。”查金台牧场二分场职工张洪涛满脸笑意,自家的150亩玉米已经收割完毕,正堆放在院子里进行晾晒。

近年来,查金台牧场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采用良种、良技、良法、良田模式,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2024年该场4.3万亩玉米总产量可达6450万斤。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农牧业大旗,近一个时期以来,科左后旗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施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广泛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擦亮“黄牛之乡”“绿色水稻之米”产业名片,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动农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2024年,全旗玉米产量预计142.4万吨、大豆产量预计3.75万吨、水稻预计总产超2.4亿斤,均实现新突破。预计2024年全旗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万元,同比增长8%。(周宝臣)

来源:科左后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