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房地产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意料之中。

年初量价齐跌,一线城市也在所难免,管清友的统计三、四线城市已经高达50%。

说起来,老外比国内的专家看得更早、更清楚;去年底,美国政要就开始高谈中国房地产的衰退,我们给予了坚决的回击;严正表明,真正要唱衰的,是那些唱衰中国楼市的唱衰论者;但是,从去年八月份政策高峰一路看下来,感觉是用尽了浑身解数,房地产的局势并没有出现根本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我们有了楼市三问:楼市是不是一定要救、还能不能救得了、怎么救?

第一个问题:一定要救

既然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房地产就必须救。

房地产以及长长的产业链影响GDP总量20个以上的百分点,怎么可能不救?

所谓救市,无非是阻止房价大跌,还要保住10亿平方米以上的目标销量。

这本身就很矛盾,供求不平衡,价格不下来,销量也注定上不去,鱼肉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不论舍弃了哪一头,救市都是失败的,都意味着资金回不了笼。现在的局面是全国百城价格都在下跌,销量却没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奇帆定位的对策是一、二线城市整体跌幅超过30%,政府必须出手收购。

为什么是30%?

因为开发商的实际利润不超过15%,过了30%集体破产。看看万科优等生上半年的财报就清楚了,开发商并没有大众想象的暴利,房地产收益的绝大头从来也不是开发商,而是地方财政;这一点王健林早已经说清楚了;开发商的负债率已经高达95%,破了30%,将全体资不抵债;银行做房产抵押贷款,同样会是骑虎难下,一般是按评估值的80%放款,跌破30%,银行也要破产。

更为严重的是地方财政,开发商完蛋了,也没人拿地了,而地方财政一半的收入取自土拍的土地出让金,这是绕不过去的坎。

政策将全力救市,没有悬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问题:能不能救得了?

楼市不管走到哪一步,最终都是货币的表现。

中国与日本不一样,日本的楼市是市场化的,不存在什么城投背债帮地方财政拿地的手段,能用的工具,无非是辜朝明说的大幅降低利率,刺激需求,需求刺激不起来,楼市就成了自由落体,该发生的一切都会发生,于是,有了日本沉没的三十年。

中国不同,中国楼市的底层逻辑是地方财政,是举国经济干预下的市场;市场实际是一个壳,或者说也是计划性的工具;供应端完全是地方财政来决定,它之所以出了偏差,并不是房子盖得太多,住不过来,实际上,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住房,是近二十年的老旧房;随便哪个城市,都可以看到,大多数家庭还是在老小区中生活;中国的问题是房价与收入比太高了。

为什么高?因为房价中多了一个巨大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加税收,再加上银行利息要占到房子组价的60%以上。

问题是清楚的:并不是房子真的过剩了,而是房价收入比,打破了市场平衡。

如果地方财政不再依赖土地出让金,楼市就得救了,相关的产业链,什么装修、家电、家俱、五金、通通以旧换新,全活了。所以,能不能救,与日本不一样,不是市场问题,在分配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问题:怎么救?

政策在打组合拳。

首先是供应端的收购与限制土拍,各城市如若不能达到降库存的目标,将停止土拍。这需要强大的执行令,实际执行是困难的,停止土拍,很多地方揭不开锅,还是要叠加债务,半斤八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强有力的政策还是政府收购,真能做到,也就斩断了大跌的预期。

这个组合能成功吗?

成功需要一个前提,中国还有多大的负债空间,负债在一个缺少高增长的背景下,又怎么化债?

未来很可能是一条通胀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