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如果问老外对中国的印象,得到的答案应该是有钱但很落后。

50多年前,同样的问题问到老外,答案变成了贫穷而且落后。可到了今时今日你再问老外这个问题的话,则会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会说中国是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或者军事强国,有的会说全世界都在用中国制造,还有的会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

若是你问的是来自非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朋友,那还会听到他们对我国基建实力的赞不绝口。

中国从推翻封建社会,赶走殖民者和侵略者,一路风风雨雨地走过来,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各个领域都出类拔萃的“六边形”国家。

原来轻视和敌视我们的国家已经很难找到中国的短板,就算他们找到了,中国也会不遗余力地把它发展成自己的长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基础建设,相信目前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哪个国家在这个方面可以和中国相提并论。特高压输电、高铁、高速公路、桥梁等随便哪一项都能甩开第二名一大截的距离。

当然,我们目所能及的这些成果离不开那些伟大的建设者们,是他们用血和汗为我们筑起了今天的辉煌。

古时候但凡是大兴土木的工程,没有哪个敢说是不搭上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能轻松完成的。到了近代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也难免会有各类人身事故造成伤亡。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础建设的起步阶段,要在走不通的地方铺上路,过不去的地方搭上桥,数不清的建设者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筑进桥墩的英雄?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英雄的事迹,提醒着我们今日的生活来之不易。

但有时候太过夸张,甚至脱离现实的表述往往只会令人疑惑,失去了事件本身的意义。

比如说,近些年时常会有人把铁道兵八七〇八部队熊汉俊烈士的故事拿出来传颂。

本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烈士背后的故事是件好事,但是添油加醋的故事情节加上跟风抄袭,让好好的一个英雄故事被传成了谣言。

先让我们看看现在最常见的故事版本。时间、地点和人物没有问题,故事发生在1965年8月24日,熊汉俊烈士在建设成昆铁路的过程中因公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清一色的说法是,熊汉俊因为连日操劳体力不支,在浇筑大田菁特大桥的桥墩时,不慎跌落在还未凝固的混凝土里。

桥墩高四十多米,战友们根本无法救援,只好眼看着熊汉俊一点点地沉入混凝土中。

临终前他还对战友们喊道:“完工时记得通知我”。然后战友们便含着泪继续完成了混凝土的浇筑。

工程竣工后,每次列车经过都会鸣笛30秒,以此来祭奠如今还深藏在桥墩中的熊汉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乍一看这的确是个感人的故事,很能体现我国军人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了自己。

以至于很多网友看了相关的文章都自发跑去了大田菁特大桥下上香送祭品,甚至还有提出了要炸开桥墩让烈士入土为安的建议。

可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田菁特大桥的七号桥墩处,曾经的确有一座熊汉俊纪念碑,不过背后的桥墩里可没有那位传说中被活埋的战士。

石碑也不是熊汉俊所在的部队立的,而是一些热心肠的朋友听了传说之后被感动了,然后就自掏腰包给立了这个碑。

虽然是出于好心和对烈士的缅怀,可这样一来却让传说变得更像真的一样,误导了更多不知全貌信以为真的朋友前来祭奠。

本来民众自发的纪念英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官方也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可是当传颂变成了谣传,情况就不对了。

但凡是没有搞清楚事情的人,再把事情传播出去,免不了的会多点什么或者少了什么。就像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故事,就让很多了解土建相关知识的朋友满脸的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疑点

首先,桥柱可不是光浇筑混凝土就能发挥支撑作用的,尤其是那么高的柱子,里面应该是铺满了钢筋的。

所以人要是掉下去抓着钢筋自己都能爬出来,就算是摔伤了,他的战友也不会不管不顾的继续施工。工程固然重要,但怎么也不可能凌驾于人命之上。

再者说,把人浇筑进桥墩这样的操作对工程本身来说也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人的密度可比不了混凝土,等到血肉腐化之后更是会让桥柱中间形成空腔。

所以哪怕活人救不出来,那至少遗体还是会想办法取出来的,根本不会就盲目的浇筑进桥柱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凭以上两点就可以把传说的故事完全否决,可想而知这种说法的出处绝非来自熊汉俊所在的部队或战友,而是对建筑工程这方面并不了解的人,所以才有了这么不靠谱的传说。

虽然歌颂了建设者们不怕牺牲,大局为重的精神,但不免也给国家贴上了见死不救,施工不专业的标签。

那么到底熊汉俊是怎么牺牲的,接下来就是事件的真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相

熊汉俊是30多万参与建设成昆铁路的铁道兵中的一员。

这条被称作是用血肉之躯筑造的铁路,沿线有着上千座牺牲战士的墓碑和二十多处烈士陵园,而熊汉俊就长眠在其中的黑井烈士陵园。

1966年,熊汉俊牺牲时是他当兵的第三个年头,23岁的他凭着能吃苦耐劳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班长。

他的班是机动班,虽然没有繁重的工作任务,但却比其他任何有任务的班还要忙。

因为哪边需要人,他们就去哪边帮忙,哪边的战士累了,他们就去哪边接上。部队的领导也很是器重他,觉得把工作交到他的手上就会让人格外的放心。

如果他没有出事的话,将来必定可以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大放光彩。遗憾的是,这世上并没有如果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故发生在1966年8月24日的晚上,熊汉俊所在的铁八师36团17连结束了白天忙碌的工作,被组织安排在营区的操场上看电影。

而他的四排13班则正好排到了夜班,要留在黑井隧道内扩边墙,简单点说就是把隧道壁上突起的岩石和土块处理掉。

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有危险的工作,可原本该去和战士们一起看电影的排长赵锦坤却跑了回来,还给他带来了一个危险信息,要他注意安全。

原来白天翻斗车运送渣土时,赵排长发现轨道一边的支撑排架抖动的厉害。当时因为手里的工作忙,一下子把这茬忘了。

等到晚上要去看电影的时候他才突然想了起来,生怕隧道中的战士们遇到危险,赶忙跑回了隧道通知大家,还找了营里的技术员一起研究问题所在。

熊汉俊他们班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开始着手加固排架,谁料意外却来的那么突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战士刚把加固用的楔塞敲入松动的排架,可排架非但没有被加固,反倒是直接崩溃倒了下来。

赵排长、熊班长还有那位技术员和其他四名战士,瞬间被排架的残骸和塌落的岩土给吞没了。

同时,挂在排架上的照明线也在塌方时被扯断了,本就已经漫天尘土的隧道这会儿已是黑压压的一片,要是换做常人,可能就只能无助的等待救援了。

没被掩埋的战士们摸着黑努力地尝试着挖出自己的战友,其中一人依靠隧道口微弱的光亮跑了出来,直奔营区的方向而去。

此时此刻的操场上,大家伙还沉浸在电影的故事情节中,突然就听到了大喇叭里传来了一阵急切的呼声,要求14班全体人员火速前往黑井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没有说明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战士们心里很明白,这么晚了工地上一定是出事了。

没过多久14班的战士们就全都来到了隧道口,他们看到的是还在往外涌着烟尘的隧道和陆陆续续扶着伤员出来的13班的战士们。

14班的班长胡士良简单地问了下里面的情况便带着战士们一起加入到了搜救行动中。

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救出了全部被困的七人。

赵排长被拉出来的时候虽然已不省人事,但好在气息还算平稳,也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外伤,应该只是晕了过去。可是熊汉俊的情况就很不乐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援时从他身上搬开的石头足有几百斤重,头上也被砸了个口子,流的满脸都是鲜血,呼吸和脉搏都非常的微弱。

刚被众人抬到卫生队就没了呼吸,任凭医护人员怎么抢救,也没让他再次睁开眼睛,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苏醒后的赵排长得知了熊汉俊的噩耗后悲痛不已,险些又晕死过去。一旁的战士们也都各自擦着眼泪,为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好班长而伤心难过。

14班的胡班长更是立马带着几个战士为熊汉俊赶制棺木,他一刻也不想让他的遗体再被那八月份的蚊虫叨扰。

当日深夜烈士的遗体被战士们抬回了连队,胡班长和几位战士小心翼翼地为他拂去身上的尘土,整理着他的遗容,然后轻轻地放进了棺木之中,安葬在了部队的临时烈士墓地里。多年之后被迁到了黑井烈士陵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便是熊汉俊牺牲的真相,没有感人肺腑的遗言,没有舍己为人的壮举,有的只是兢兢业业地为祖国的建设大业埋头苦干。

成昆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像他这样牺牲的烈士保守估计不下2500名,近一半都是来自铁道部的战士。

而像熊汉俊这样阴差阳错被大家知道姓名的又能有几人。当人们大张旗鼓地为错误而又感人的故事奉献自己的哀思时,那些无名的烈士们又有谁来祭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作者的意图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历史并非小说,牺牲的烈士们也不是古代死要面子的君王,需要用大量美好的文字来为他们后世的名声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