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被轻视时,不要沟通,不要愤怒,只需记住“角色效应”
星河逍遥游
2024-11-04 17:14黑龙江
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身为个体的我们在其中,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各种各样环境的包裹。
这时候的个体更像是一个个连接点,从自身散发出去的线条串联起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最后交织成了现在生活的整体环境。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拥有不同的的关系链条,一个个短促的链条网罗出一个个小型关系网,再由一个个小型关系网组成一个大的生活网络。
因此生活在不同的关系网络时,个体的自我角色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例如:当你身处家庭关系网之中,你可能是孩子、是父母、是长辈、是亲戚……
而你对于家庭中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应对,则会根据自己当下所处的角色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家庭关系仅仅只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关系网,其他常见的关系网络还有:朋友关系、职场关系、同学关系……
在每一种关系网里,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也会不可避免的遇见一些突发情况和问题。
当一些人在你的生活中,向你散发恶意、从言语行为上挑衅或者不尊重你时,要记住从关系网中的现处角色出发,从容应对才是最佳选择。
角色效应是指当个体处于某种角色或者角色发生改变时,通常会因这个角色(或角色的改变)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的现象。
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也免不了接受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刻画,一个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这个角色的期待上的。
例如:家庭关系中孩子的角色,父母可能会期待这个孩子应该是学习好、懂事有礼貌、能够学习独立生活等……
而社会对孩子的期待可能是健康成长、学习技能回馈社会、为社会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公……
两者相交织互补后的内容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角色,而当面对有人对一个孩子实施暴力或者出言不逊,角色效应则会引发来自个体和外界的反击。
孩子向信任的成年人进行反馈,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下意识逃避类似的人的存在,
而外界则会出于保护孩童的社会责任,对实施恶意的人给予社会的谴责或相应的处罚措施。
例如:尧尧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孩,她在学校一直认真学习,但班里有几个女生总是对尧尧充满恶意,经常对尧尧恶语相向,有时还会做一些恶作剧来影响尧尧的日常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尧尧处于未成年人和学生的角色中,就需要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馈情况,让老师和家长出面处理。
而在日常中就需要将自己所遭受的恶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尧尧的经历,让大家警惕并远离那几个女生,这就是通过角色效应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方式。
这样类似的恶意和不尊重他人的情况并不只出现在学校环境中,个体的所有关系网络中都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问题,
当每个人面对这样的负面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自己所处的关系网络,再用当下关系网络中的角色来应对这些恶意行为。
只有明白自己的角色,以及所处的关系网络,才能利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陷入情绪危机,让自己处于内耗、消极的情绪状态中,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恶意、负面的情绪转移行为呢?这也可以套入到角色效应中解释,
生活中的每种角色除了在关系网中要承担相应的期待和责任外,也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因此在承担两种不同机制共同构建的角色时,就会出现一些当下个体无法承担消化的情绪和欲望,
以至于个体为了减轻自己的愧疚和负担,向他人转移一定量或者过量的负面情绪。
而我们都知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当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尊重需求。
在面对他人向自己转移的负面情绪,就会成为他人恶意挑衅以及不尊重自己的具体表现,也就让个体无法满足被尊重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已经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因此更加注重被尊重的感觉。当个体感受到不被尊重时,这种需求的缺失会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
荣琪是一家教辅机构的辅导老师,当她处于老师的角色之中时,所需要承担的本职任务是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学到相应的技能,并不强求,更多是引导教育。
而家长的期待则是希望老师能够让孩子得到质的飞升,让孩子能够熟练运用技能成为领域佼佼者。
社会方面的客观因素则是希望老师能够在道德品质方面引导孩子走上正途,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品格和正确的三观。
几方期待的交互,让作为老师的荣琪拥有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她产生了许多负面情绪,
因为无法承担过量的压力,就让荣琪在日常与家人相处的时候,出现负面情绪转移的状况。
当妈妈说教荣琪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时,就激起了荣琪的逆反心理,让荣琪对妈妈恶语相向,在家中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角色效应不只能够让人在面对他人的恶意时,让自己能够正确处理,在多方的博弈之下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也能够让大家明白为什么当人身处于这个角色时,会出现这些让人不安的负面情绪。
人际交往中的角色效应,更多的是通过当下所处的环境针对性进行问题解决的方式,
面对他人的恶意,更多的时候自己要对自己进行情绪梳理,学会情绪的接收与释放,才是生活中个体独立的良方。
为什么好人总是吃亏?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假如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欺骗人、糊弄人,不玩套路不言行,那么你在世上将活得非常痛苦,甚至寸步难行。
很多人从小就被父母和学校教育,让你长大了一定要做个诚实善良的人。但当我们出了学校后,在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社会远没有我们想的那样单纯。社会是大染缸,更是人情世故的修炼场。
当你的好人标签被贴上去以后,大家就会对你有超高的期望,你的善良变成了理所当然。
一旦你稍微考虑一下自己的利益,试图维护自己的利益,就会被视为不合群或者是自私,会立刻遭到别人的责怪或者是指责。
大家都习惯了你的无私,一旦你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他们就会感到意外和不满。另一方面啊,那些所谓的坏人、自私的人在职场中往往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更加合理,而是因为人们都怕坏人,算了惹不起。
小时候,单纯的以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后,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世界并不像电视演的那样非黑即白。
这个世界除了黑白,还存在着灰色地带,往往可以决定影响我们命运的,恰恰就是我们总是忽略的灰色地带。
为什么你做生意10次有9次赔钱?因为你做生意追求心安理得,追求问心无愧,追求良心。当面对利益和道德二选一时,你往往总是选择道德。很多成功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面对观众,他们总是说得大义凛然,这些话你千万别信。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位成功人士,你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他的第一桶金是怎么得来的,因为绝大多数的老板或成功人士都有原罪,这个原罪大多数情况下就发生在他的第一桶金里。
人性善变难测,有求你时,人性是善良的,失去价值时,人性是冰冷的,可以带来利益时,人性是忠诚的,带走利益时,人性又是险恶的。
拿捏住一个人,最狠毒的方式,不是谈条件,也不是画大饼,而是利用“阿伦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