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却忽略了英语作为语言这一工具与英语学习之间的联系。在当前新课标课程教学标准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方式,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科技实验小学英语组决定举办英语跨学科公开课展示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满足学生英语课程学习的实际能力。
李佳老师执教的课题是二年级上册Unit 4 《Going about》。李老师立足单元主题--交通方式,巧借趣味交通工具英文歌曲,把学生带入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乐学善学。之后,巧妙进行学科融合,以语文古诗入手,呈现古代交通工具,并通过古今交通方式的对比,感受交通工具的变迁,体会日新月异的中国交通的发展变化,增强国家自豪感以及科技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出行便利。在文本教学中,基于Where?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on...问题链及地域差异和出行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不同交通方式以及原因,并巧秒渗透绿色出行的理念,帮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健康出行的生活方式。
三年级王泽敏老师主要讲解的是Unit 1《A thirsty bird》,本节课与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学科融合,通过讨论故事中的乌鸦情绪特征,探究生活中解决情绪多样化的问题。学生通过体验乌鸦在故事中的情绪变化,探讨乌鸦在面对困难时如何调节情绪及应对。在学习中使学生能将故事中的情绪管理智慧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并且能针对不同事件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课堂上,王老师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以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采用演示动画,播放音频等教学手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年级张明华老师展示的是Unit 3《A thirsty bird》一课。张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乌鸦喝水中遇到的困难。本节课与科学课进行融合,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砂土、树枝、树叶、石头作为实验对象,依次投入到水瓶中,观察瓶中水位的变化,探讨乌鸦是否真的能喝到瓶中的水。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充当乌鸦的角色,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积极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节课通过英语角色扮演这一方式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孩子们敢于大胆展示,秀出风采。
郭静老师以五年级Unit 11《Water》这一课为例,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公开课展示。本节课明线为小水滴的旅程故事,暗线为水在海陆间循环的科普知识。课堂上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步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在语境下了解水循环的现象和原理,感受水循环的神奇之处。读者剧场更是让学生将知识从记忆层面转化为实际运用层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五年级郝青林老师主讲的是Unit 9《Around the city》这一课。本节课以学生的地理知识为基础,通过英语进行表达,学生能够参照地图进行指路。在歌曲中,学生学习到如何运用礼貌用语进行问路。通过对本单元句型的练习与巩固,学生可以运用英语表达上下学以及回家的路。郝老师以悟空带我游山西为背景,在展示了太原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创设真实情景,为来到太原的游客进行指路。
六年级的郭娟老师展示的是Unit 6 《E-friend》。这一单元话题是询问与介绍网友,了解网友的个人信息,感受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好友分享生活,交流文化的乐趣。课堂上,郭娟老师出示不同国家的国旗以及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色,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了解和兴趣。学生尝试去从多维度谈论自己和同学网友的个人信息,如family,school life,hobbies,favourite food,favourite animals,favourite subjects 等,分享网友所在国家的特色信息,了解不同国家网友的精彩生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课后,英语组全体教师进行评课,全体英语老师畅所欲言,认真分析了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潘主任指出学科融合更是要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工具,真正应用到其他学科上去,用英语创新课堂,打造趣味性的跨学科融合式活动,让英语课堂散发出全新的活力。每位老师认真细致的评课交流,既给予了他们提升教学水平的机会,也促进了英语组内老师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共进的和谐气氛。
英语跨学科公开课展示活动不仅是一次语言学习的活动,更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提升。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背景下,该校全体英语老师将继续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教育赋能。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