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包括天安门、故宫、景山、万宁桥等遗产建筑,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

北京中轴线建筑不仅布局合理、造型优美、文化浓厚,还蕴含着科学之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北京中轴线,体悟其中建筑的科学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居中,图注12号字灰色(rgb(180, 180, 1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圆地方

√2的数学之美

√2为无理数,其代数解的近似值为1.414。从几何角度讲,√2可反映圆形和其外切四边形的关系。

故宫古建筑的立面造型多与√2相关。如太和殿建筑高度为26.1米,而其屋顶部分的高度为18.54米,二者之比为26.10∶18.54=1.41≈√2。

从比例构图来看,太和殿的建筑立面在长度方向的尺寸比例分布由3部分组成。若以太和殿屋顶高度为直径,在左右屋檐两部分分别绘制圆形,√2正是圆外切四边形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仅如此,太和殿中间部分也可看作以建筑高度为直径的圆外切正方形。以√2为媒介,方与圆被巧妙地融合在建筑立面中,形成太和殿的建筑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和殿立面√2的运用(供图 / 周乾)

√2既非两个正方形拼合后的长宽比,也非一个孤立正方形的长宽比,可产生令人感到舒适的视觉效果,突出了太和殿屋顶的高大庄重。

√2是故宫古建筑的数字“密码”。这与我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密切相关。在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载有“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意为方的数理用于观测地,圆的数理用于观测天,即天圆地方。

包括故宫古建筑在内的古代都城、宫殿建筑的规划设计都是基于该理念开展的。天圆地方模型的美妙之处在于,当圆的直径与其内、外边长取简单整数时,近似的有“面积=周长”,实现了“形”与“数”的统一、数学与美学的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与圆形和四边形的关系(供图 / 周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震能手

榫卯节点的物理之美

所谓榫卯(sǔn mǎo),即两个相互连接的构件,其中一个构件端部伸出一节,称为榫头;另一个构件顶部预留一个口子,称为卯口。榫头插入卯口中,就构成了榫卯节点,又称榫卯连接。

北京中轴线古建筑梁柱连接所用榫卯节点,类型丰富,以燕尾榫最为典型。燕尾榫的构造特征为:额枋(古代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端部的榫头被加工成燕尾式,而位于柱顶的卯口相应做成了同样形状、尺寸的凹口形式。

从形状来看,燕尾榫头非矩形,其特点是根部(榫头后部)窄、端部(榫头前部)宽。这种形式使得榫头与卯口仅能由上往下安装,安装后连接可靠、不易水平向拔榫,有利于木构架的稳定,亦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尾榫安装示意图(供图 / 周乾)

通过榫头与卯口的协调作用,实现了榫卯节点优秀的抗震性能。

地震前,榫卯节点处于静止状态。地震时,柱脚抬升会使柱身产生倾斜,与额枋产生相对变形,榫头与卯口之间产生相对挤紧运动,并随着柱脚抬升幅度增大而明显;柱脚复位时,榫头与卯口之间产生相对拔出运动,并逐渐恢复到初始位置附近,且榫头与卯口始终保持连接状态。随着柱架的摇摆,柱顶榫头和卯口不断进行挤紧—拔出的协调运动,且由于榫卯节点数量较多,也会消耗较多能量,有利于减小地震给结构带来的危害。地震后,随着柱脚复位,榫卯节点亦基本恢复原状,构架仍保持稳定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榫卯节点运动状态示意图(供图 / 周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暖防害

中草药的妙用

裱糊指在室内墙体、门窗、天花板等位置的木基层表面,用糨糊粘糊纸张、绢布等防护材料,既保暖防尘,又能起到华丽的装饰效果,为北京中轴线建筑装饰的做法之一。但由于木板、纸、布中均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糨糊所含面粉中还有多种营养素,均为蛀虫的食物来源,因而裱糊木基层及面层均容易遭受虫蛀。

据记载,故宫养心殿东暖阁、吉云楼的室内顶棚、墙板曾出现蛀眼,内务府大臣带领工匠在现场勘察后,决定对虫蛀位置先抹油灰,再重新糊高丽纸(我国造纸术传至朝鲜以后,朝鲜人利用本国原料制成的书画用纸),并用白矾、番木鳖(biē)、黄柏、秦艽(jiāo)等中草药等防治虫害。

这几种中草药用于裱糊工程的虫害治理,其机理或为中药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杀虫,或为不同中草药成分相互作用杀虫。而中草药杀虫的化学原理,则包括麻痹虫体、兴奋虫体、杀死虫体、抑制虫体细胞代谢等多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宫内廷区域某建筑的室内裱糊(供图 / 周乾)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北京的城市脊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晶。从故宫的严谨布局到天安门的雄伟气势,从鼓楼的精准计时到钟楼的悠扬钟声,当我们沿着这条无形却有力的线缓缓前行,每一次驻足都能感受到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蕴藏着深邃的科学智慧与美学,如同一部跨越千年的编年史,诉说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辉煌。

撰文 | 周乾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时空交织 步履千年 北京中轴线建筑的科学之美》❖

现订购2024年

定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