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8月合刊,杂志关注的是长江流域的众生,其中一个主角是长江流域的鱼类,另外一个是长江流域的渔民。
「READING」
长江是一条生命之河,仅流域范围内有记录的鱼类就多达 443 种。时至今日,技术、理念的进步,以及环境保护带来的水生环境改善和鱼类种群的恢复,让我们可以与鱼同游,通过影像领略水底鱼类的生命之美。
1
长江流域的鱼类
游弋在长江文化中 的鱼
自古以来,这些鱼类的身影出现在地名中,出现在人们的食谱里,出现在当地的民俗之中,还出现在人们的信仰禁忌之中。它们游进了长江流域的文化长河,与流域内的人类建立起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特别策划
鲟鱼行动
长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尤其是进入近现代之后,随着流域内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和流域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长江经受了多年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已超出了其自身承载能力,这也直接影响到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处于顶端的鲟鱼的生存。事实上,全球的鲟鱼都面临着类似的遭遇和生存挑战。
为了保护长江的野生鱼类种质资源及河流生态环境,我国在流域范围内设立了 332 个水生生物保护区;
长江流域的渔民
2
为了让长江鱼类有喘息之机,种群资源量得到有效恢复,从 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了十年全流域禁渔。在这背后,是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是几十万人生活的重大改变。渔民们能否顺利适应生活方式的巨变?
长江渔民上岸
于是,我们分别选取了长江上中下游三个区域——上游的川江、中游的洞庭湖、下游的江苏南通,通过作者采访和摄影师拍摄,见证退捕的渔民们是如何转身上岸,又是如何接受和实现自身生活方式转变的。
退捕渔民
截至今年4月2日,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对退捕渔民逐一建档立卡、分类施策、跟踪帮扶,多渠道提升就业及社保水平,15.4万名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转产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已有近5.1万人领取养老金,真正实现了服务渔民转型上岸、助力参与乡村振兴的效果。
商业小型无人机的日渐普及,让我们多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也多了一个维度的感知——时间。从高空俯瞰大地,会发现很多曾认为一成不变的事物,其实也是有生命的。例如长江,也是有生命的,是始终处于变化中的。
从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渔业到如今的全流域禁渔,时间见证了这条生命之河的演变。长江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孕育了万千生命,中华鲟、长江鲟等鱼类在此世代繁衍生息。如何在满足人类发展诉求的同时,确保流域内其他生命也能在此繁衍永续,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和活力,将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追寻和探求的答案。而时间,将见证,也将给出答案。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左凌仁 王芳丽
美编:马靓蝶 周伊萌
校对:段海英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4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