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中国值得期待的两条“跨城地铁”,又有新进展!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深圳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方案(2024—2035年)》。其中多次提到了深珠城际和深南中城际:
两条城际如果建成,将是中国最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跨城地铁”。
城际,在老百姓眼中被视为“准地铁”,它跟地铁的主要区别是站点之间间隔稍远,车次密集度稍低;但在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客流量不比地铁低。
事实上,深南中城际就是深圳的地铁33号线。它向东连接深圳坪山、惠州大亚湾,向西穿越珠江口连接广州南沙、中山、江门,中心点在深圳机场T4航站楼的位置。
深珠城际,是“深圳—珠海”跨江通道的一部分。这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牛的跨江(海)通道,包括高速、城际、高铁,运输能力相当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南中城际”。
中国的城际有很多,为什么说深南中和深珠是最牛的?
主要原因是:它们的边际效应更强,基本没有“平替”,属于雪中送炭的项目。
中国跨城通勤最繁忙的区域,当属“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深圳—惠州”、“上海—昆山”、“北京—北三县”。
广州佛山之间,上海和昆山之间,目前都有地铁连接;北京和北三县之间地铁也正在修建之中。深莞之间的地铁尚未连接(正在修建),但之间有多条城际、铁路连接。深圳已经把14号线修到了惠州边界附近,可以跟惠州的公交车接驳。
这几个城市之间的交通需求比较大,但“跨城地铁”只是一种交通方式,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选择自驾车、火车、城际等。
跨越珠江口的交通设施非常有限,严格意义上的设施只有虎门大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至于南沙大桥、狮子洋通道跨越的水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珠江口。
港珠澳大桥连通的是“三个关税区”,存在过境手续问题,利用效率不高。所以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压力巨大,每到黄金周两座大桥同时拥堵。
大湾区跟长三角、京津冀的最大区别是:人口密度更大,形成了真正的都市圈。
如果你看人口热力图就会发现,虽然中国规划了很多都市圈,但只有大湾区的都市圈是真的,其他都是规划中的。
比如上海只有跟昆山有微弱的人口热力融合迹象,跟江苏、浙江的其他地方都不连接。北京除了跟燕郊有融合迹象,跟北三县、廊坊主城区、天津,也都隔得很远。
下图是三大城市群核心区汽车密度比较,珠三角是最密集的。
“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的总面积,也不过跟北京相当,或者跟杭州差不多。
看懂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跨越珠江口的通道有多么稀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修建深南中城际,把南沙、中山、江门连接到深圳机场T4航站楼,乃至深圳中心城区;通过深珠城际则把珠海跟深圳前海核心区(妈湾)直接相连,价值都非常大。
珠江口两岸还存在显著的经济差异。东岸(香港、深圳、东莞、惠州)的经济总量大约是西岸(中山、珠海、江门、澳门)的5倍。
东岸的4个城市中,有两个一线城市(深圳、香港)、两个超大城市(深圳东莞)、一个特大城市(香港);而西岸4个城市,都只能算二三线城市,“Ⅱ型大城市”。
修建更多跨越珠江口的通道,有利于两岸经济均衡,并带动整个广东经济均衡。
不过,这两大跨城地铁尚未有具体时间表,仍然在前期研究阶段。
深中通道通车之后,广东把珠江口建设重点放在了连接广州和东莞的“狮子洋通道”上。这条通道跨江距离不太远,但整体建在湿地上,而且是双层16车道,所以耗资接近深中通道。
它的主要作用,是弥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不能走大型货车、危险品车辆的短板(两条通道都有比较长的海底隧道)。当然,有维护广州交通中心地位的考虑。
所以,深南中城际、深珠城际的修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其中深中城际造价明显低于深珠通道(包括深珠城际、深珠高铁、深珠高速),再加上连接广州南沙,所以估计深南城城际会先修。
在广东省新一轮轨道交通布局中,广州因素往往起到关键作用,甚至优先于都市圈内部的联通。
比如在今年5月,广东率先完工了一条258公里,连接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的城际,被称为“中国最长地铁”。
其实东莞、惠州都隶属于深圳都市圈,它们之间通勤需求主要在跟深圳之间。东莞、惠州财力有限,在优先跟广州连通之后,就无力跟深圳连通了。比如深大城际深圳段已经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但惠州段一直没有消息。
经常有网友抱怨深圳不帮惠州、东莞修地铁,真相是它们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跟广州连通了。
我的判断是:深南中城际会先于深珠城际,但要等狮子洋通道基本建成或通车(2028年)之后才能动工。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越珠江口通道建成,珠江口西岸城市(中山、珠海、江门、澳门)以及广州南沙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迎来东岸泼天的流量,以及企业外溢;而东岸的深圳、东莞、香港,也将获得更大的经济腹地。
深圳机场也将明显受益。随着更多的跑道、航站楼、地铁、高铁设施的修建,深圳机场将获得更多来自西岸的客流,在国内排名(客运量)可能从第四跃升到前两名,甚至问鼎“最大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