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力的强弱决定了我们智力的高低,因为感知力越强,也就意味着我们专注的时间越多,在专注中我们就会更敏锐,记忆力也会更好,我们的模仿能力、创造能力也就会更强,我们自然也就是智力更高的存在。而感知力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这是由我们的身体器官所决定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维护好自己的感知力。
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就会发现,我们大脑的整个行动也就是由感知和思想两大部分所组成,当感知出现时思想就会消失,当思想出现时,感知也就会不见,感知和思想显然是互相转换的存在。所以感知力的强弱,也就是由我们感知时间的长短所决定的,而不是什么先天的基因所决定的,感知时间越多的人智力也就越高。
而感知时间的长短则是由我们的思想时间所决定的,思想的时间越少,我们的感知时间也就越多。而思想时间的多少又是由我们的满足感所决定的。当我们对当下的事物都满足时,我们也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的事物上,也就不会有思想杂念的产生,我们就是在感知当下。所以要拥有超强的感知力,我们就要学会满足自己的心灵。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弱小的未成年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灵能不能被满足,就只能取决于家长是不是拥有满足感的人,因为只有一个拥有满足感的人,才会懂得如何去满足别人,就算他不懂得如何去满足别人,但是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样也会影响到孩子,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从学霸的群体就能看出,他们中占比最多就是两类家庭,一类是来自非常和睦幸福的家庭,另一类则是父母不怎么管教,来自散养式的家庭,还有一种例外,就是有一个不幸的家庭,逃避到学习中的人,这类人同样会拥有好成绩,但是他们却不会拥有快乐的生活。
在幸福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灵本身是满足的,所以他们也就能专注于每一个当下,学习也是当下之一,自然就会专注的学习拥有好成绩。散养式的孩子,他们没有来自家庭的束缚和压力,心灵也就更容易得到满足,同样也就会拥有更多的感知力,他们在学习时也就是专注的。而例外的孩子则是因为有一个糟糕的家庭,在家庭中得到的只有伤害,在学校的学习中反而成为了安宁的所在,学习好了也更容易逃离原生家庭,所以他们也就全身心的逃避到学习中去,自然也就会拥有好成绩。这就是我们会见到有的学霸考入名校工作以后,就会与家庭完全失去联系的原因。
所以作为家长的你,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那么首先就得问问自己:自己有没有满足感?其次,问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满足感?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就一定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自己的带娃方式同样也就有问题,而不是什么基因问题,正因为多数家长自己都没有满足感,也就不知道满足感的本质,自然也就无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没有满足感,也就有了思想杂念的产生,自然也就减少了感知力,也就不能专注的学习,学习效率就会低下,成绩自然好不了。
所以我们的思想杂念是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累积的一个过程,我们的感知力也就是在不断地减少的一个过程,从少年时的敏感,到中年时的顿感,再到老年时的麻木感,更严重的也就成为了老年痴呆的存在。
我之所以对感知力这么确信,是因为从我自己身上就完全验证了这一过程。在我读书的时候,不用说我就是充满了杂念的存在,学习成绩肯定好不了,因为感知经常不在,也就不能专注的学习,记忆力自然就很差。但是幸运的是后来喜欢上了看书,也就从文学到心理学再到哲学等思想,一直在不停的看,之所以在不停的看,原因又在于心中一直有困惑,也就是没有满足感。
其实我发现自己的人生和《刀锋》里的主人公拉里是很相似的,我们的前半生都是处在不满中,所以一直在探索求真。我是直到三年前读到了克里希那穆堤,理解了大脑中感知和思想的运行原理后,懂得了如何去运用自己的大脑,所有的问题也就都有了答案,也就拥有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新的生活方式中确实也就收获了满足,有了满足感,感知力也就回到了当下,我也就变得更敏锐,记忆力自然也就更强了,和年轻时相比,还不是强了一星半点,就像我现在所分享内容,基本就都能做到记下来。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我现在的记忆力就应该远不如年轻时才对,毕竟从物理上来讲已经不算年轻了,但事实就正好相反,原因就在于我懂得了满足的真相,让自己拥有了满足感,我也就拥有了更多的感知力,也就能更多的专注于当下的事物上。
所以反过来说,如果我在少年时就能拥有更多的满足感,那我也就能拥有更多的感知力,自然也就会拥有更好的记忆力,那我就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其它的事物上肯定就都会有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自然也就会是所谓的智力更高存在。所以显然是满足感决定了我们智力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