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前,一位古稀老人凝视良久,突然放声宣告:"我要一比一还原圆明园!"这一豪言壮语瞬间引来周围游人的哄笑与质疑。

然而,没人知道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竟是横店影视城的创始人他,他不仅言出必行,更在短短几年内投入300亿元,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变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计划复刻圆明园

2008年,徐文荣站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前,内心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作为一个经历过新中国成立的老人,他深深感受到圆明园所承载的历史重量。

就在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要以1:1的比例复刻圆明园。这个决定一经公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人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白日梦,有人质疑这只是一场炒作。毕竟,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其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湛,即便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要完全复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面对种种质疑,他却显得异常坚定。

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徐文荣制定了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他宣布将投入300亿元人民币,打造一个名为"圆明新园"的项目。这个数字之大,足以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但在他看来,这是一项值得的投资,他的计划不仅包括复制园林建筑,还要尽可能还原园中的文物陈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的计划分为几个阶段:首先,他定下了2015年5月部分开放的目标,而整个项目则计划在2016年底全部落成。这个时间表看似紧凑,但他坚信凭借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精心的规划,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他不满足于仅仅复制建筑外观,他还宣布要组织专家团队,长期搜集散落在民间的圆明园文物,并进行修复工作。对于那些无法找到的文物,他计划通过仿制或购买的方式来填补空缺。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充分体现了他对这个项目的用心程度。

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徐文荣的计划一经公布,就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和反对。有人认为这是对文化遗产的不尊重,有人担心这会影响原圆明园遗址的地位和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连圆明园管理处都公开表示反对,认为圆明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任何复制都是没有意义的。

面对这些声音,徐文荣没有退缩。

他坚持认为,复刻圆明园并非为了替代原有的遗址,而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他强调,"圆明新园"和原圆明园遗址并不冲突,反而可以形成互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圆明新园顺利建成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徐文荣的项目终于在2011年获得了相关部门的审批。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圆明新园"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获得审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挑战等待着他。

为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真实性,他聘请了来自文化、建筑、美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规划。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还原圆明园的原貌,同时又要考虑现代建筑技术和安全标准,这是一项需要平衡历史真实性和现代实用性的艰巨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专家团队,徐文荣还特意寻找了一批老工匠,这些工匠掌握着传统的建筑技艺,能够按照古法制作园林中的精细构件。他希望通过他们的手艺,让"圆明新园"不仅在形制上,也能在工艺上尽可能接近原作。

资金问题是另一个巨大的挑战,300亿元的投资额度,即便对于他这样的成功企业家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筹集这笔资金,他首先从自己的公司中抽调资金。

同时,他也积极寻求外部投资者的支持。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项目充满风险,但仍有不少投资人被他的热情和远见所打动,愿意为这个梦想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项目的推进,"圆明新园"逐渐从图纸变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年初,第一期工程拔地而起,这让很多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开始改变看法。当地居民从最初的担忧,转变为对这个项目的支持和期待,他们意识到,"圆明新园"不仅是一个文化项目,更是能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旅游资源。

2016年,"圆明新园"项目如期完工,这个消息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许多人专程前来参观,亲眼见证这个现代版的"圆明园"。游客们惊叹于园中建筑的精美,也被他的魄力所折服。"圆明新园"不仅成功还原了许多圆明园的经典建筑,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的成功很快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圆明新园"获评国家5A级景区,这是中国旅游景区的最高等级,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质量的肯定,也大大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圆明新园"逐渐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它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成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让年轻一代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徐文荣的传奇人生不仅体现在他复刻圆明园的壮举上,更体现在他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中。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横店集团的缔造者,再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先驱,他的人生轨迹堪称一部活生生的创业教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创业之路

徐文荣的创业之路始于1965年,那时的中国还处于百废待兴的年代。

在他的家乡,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肥料短缺问题,普通人也许只会抱怨,但他却在这个困境中嗅到了商机,他开始了一项在当时看来有些不同寻常的事业——挑粪。

徐文荣深入研究后发现,人类排泄物中含有一种名为"马桶砂"的结晶,这种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开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挨家挨户收集这种宝贵的"资源"。虽然这份工作又脏又累,但他却乐此不疲,他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肥料需求,还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培养了他敏锐的商业嗅觉,他懂得如何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发现价值,这种能力在他日后的创业生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75年,已经积累了一定资本的徐文荣来到了横店。当时的横店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被贫穷和落后所笼罩。但他却在这里看到了机遇,他毅然决定购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缫丝厂,开始了自己的工业生产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的缫丝行业发展前景有限,于是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磁性材料。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冒险的,因为磁性材料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

但他坚信,这将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事实证明,徐文荣的眼光是正确的,在他的努力下,横店的磁性材料产业迅速发展,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为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次成功的转型,奠定了横店集团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9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横店集团已经成为一个涉足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从最初的磁性材料,到后来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横店集团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规模也日益壮大。

这个过程中,徐文荣展现出了卓越的经营管理才能,他善于整合资源、把握市场动向,使得横店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徐文荣的雄心壮志并未止步于此,90年代中期,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文化旅游产业。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是极具冒险性的。要知道,横店地处浙江东阳,既无名山大川,也无历史古迹,发展旅游业似乎缺乏先天优势。但他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认为真正的旅游资源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或历史遗迹,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打造一个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胜地。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实践的机会。

1996年,著名导演谢晋正在为其新片《鸦片战争》寻找合适的拍摄地。当他来到横店时,被他的热情和魄力所打动,他承诺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影片搭建符合要求的拍摄场景。

这个承诺最终得到了完美的兑现,《鸦片战争》在横店的拍摄十分顺利,影片中逼真的场景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文荣开始大规模投资,在横店建设各种影视拍摄基地。从古代宫殿到现代都市,从江南水乡到塞外风光,横店逐渐拥有了各种风格的拍摄场景。这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也为普通游客提供了"一日游遍中国"的独特体验。

在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徐文荣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除了为家乡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外,他还热心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无论是支持教育事业,还是帮助弱势群体,他都慷慨解囊。他常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回报社会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