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周全弟,向祖国报道”。
在1950年,在16岁,在长津湖战场,周全弟失去了自己的双腿双手。
74年过去,连线人民子弟兵,唯一的嘱托仍是“一定要服从党的领导,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冷,特别冷
长津湖战役,开始之初就预告着悲壮。
入侵这一地区的敌军,是东线“联合国军”的主角,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存在历史悠久,太平洋战场上一战成名,“优异部队奖”成了勋章。
武器差距本来就大,压力可想而知,急需支援,周全弟所在的部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1950年的12月抵达长津湖一带。
任务是伏击,冰天雪地里等机会,整整三天三夜,等冲锋号真正吹响的时候,想执行命令,却发现根本站不起来,战友们找他,周全弟也想求救,奈何僵化的身体控制喉咙,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战友们走了,不知又过了多久,战争结束,兄弟们重新回到伏击地,想找周全弟,好消息,人找到了,坏消息,天降大雪,尚幼的周全弟,只剩头和脖子露在外面。
探照灯几乎无死角的背景下,伏击时完全动不得,万一暴露位置,任务注定失败,咬牙撑到毫无知觉,再醒来,命保住了,却因为冻伤时间太长,在尚未成年的时候,周全弟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双腿和双前臂。
没有时间悲伤,醒来的第一感觉,是感动。
为了留住周全弟的性命,战地医院的工作人员自发献血,是所有人的努力,将他脆弱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没有资格抱怨,藏在心里的遗憾,是觉得自己未能完成任务。
电影《长津湖》上映的2021年,周全弟所在的休养院组织集体观看,老人为数不多的“叛逆”,电影只放到一半,就离开了现场,心中惆怅,因为他想起了牺牲的战友,也觉得自己对不起祖国和人民。
归队,唯一愿望
一场血战,伤亡惨重,身为幸存者,周全弟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自己的老部队。
不容易,战火年代,部队经历多次转隶移防,消息很难,有心人,天不负,直到2020年,海军陆战队的某旅“梁山战斗英雄连”才和周全弟取得了联系。
见到老部队的年轻战友,周全弟的心情很激动,他望着荣誉战旗,将腰杆挺的笔直,坚定的喊出了一句“我是志愿军战士周全弟,向连队报到”。
战场上因意外导致的缺席,在多年后填满了遗憾,殊荣和不朽的精神,让周全弟过上了和别人有些不同的一生,在不满20的1953年,他就住进了休养院。
生活的不易程度不敢想,能做到的程度,更是让人咋舌。
明明是一级伤残,周全弟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了独立穿衣和吃饭,休养院有专门的护理员,奉献精神上场,认为承蒙国家照顾已经太多,周全弟希望可以把自己的这一份让出去,让护理员去照顾比他更需要照顾的人。
妻子曾凡顺因病在2001年去世后,生活上不方便的事情又多了一些,以为这下周全弟要寻求帮助了,结果他很快就学会了煮饭,就连碗筷也是自己刷的。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周全弟还写的一手好字,在失去双手的情况下能将毛笔用的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本可以有诸多抱怨的人生,在绝对的意志力面前,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参军时想一定要报效国家,残疾后想,一定要少拖后腿,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一定还会算继续为党和国家冲锋。
乐观向上的精神传染、带动了很多人,10月份,海军某部万里连线周全弟,这一次大家伙,是为了回答问题。
纪录片《淬火》中,周全弟曾提出过一个问题:你还记得你的誓言吗?新一辈的年轻官员,用誓词给了答案,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再次响起,他的眼眶不由自主的就红了。
一场漫天大雪,将周全弟的四肢留在了战争年代的朝鲜,可爱和信仰让他长出血肉,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仍旧在发挥着一个军人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