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49年,中缅交界一处深山密林中。
一名16岁的缅甸华裔少年遭到抢劫,少年不动声色,反而将其带回驻地设宴款待。
可就在对方酒足饭饱之时,少年突然暴起连杀数人。
一个“铁血屠夫”就此诞生,此人就是后来威震整个东南亚,令美国人头疼无比的金三角大毒枭——坤沙。
提及金三角,外界常常将其与毒品划上等号。
而在七八十年代的东南亚,坤沙这个名字也可以与金三角划等号。
但就是这样一名刽子手、屠夫般的人物,一开始竟是美国为了打压新中国,扶持起来的工具。
国民党残部退守缅甸
坤沙的来历,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的残军败将说起。
1950年1月,在解放军的进攻下,国民党李弥、余程万及其残部1万多人逃往国外。
国民党残军不甘失败,逃到缅甸北部金三角地区后,打着复兴部队的旗号,在缅北征粮派款,招兵买马,扩充武装。
到1951年春,其主力部队和零星武装猛增至9600多人。
李弥
蒋军残部迅速扩大实力的消息,震动了缅甸和东南亚,世界舆论也开始关注金三角事态的发展,台湾当局更是欣喜若狂。
当时,朝鲜战争正在扩大,中国志愿军和联合国军正打得难解难分。
念念不忘反攻大陆的蒋介石,立即致电李弥,要他以“云南省政府主席”和“云南人民反共救国”总司令的名义,领导这支武装反攻云南,作为反攻大陆的第一步。
1951年3月18日,李弥下令其南北两个梯队,兵分两路开始反攻云南,打算在3个月后,占领云南大部。
结果,其动向早早被我军边防部队察觉。
李弥的南梯队连吃败仗,损兵折将,被逼退出国境。
岩帅一战后,李弥残部第一次反攻云南宣告失败。
老蒋和李弥重返故土的梦想变成泡影,然而他们依然贼心不死。
在缅北山区,李弥仍打着“主席”“司令”的名义发号施令,继续指挥他的残军进行反共活动。
残军还在孟撒一带修建了飞机场,加强与台湾和美国的联系,以争取更多的武器物资支援。
同时联合缅甸边境的反共集团、土匪队伍、缅北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乃至与老挝、泰国的反共集团合作,扩大地盘,充实残军。
到1953年1月,残军发展到16万余人,活动范围横跨缅北4个省。
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对李弥在缅北扩军整军十分满意。
尤其是将新中国视作眼中钉的美国人,为打压新生的中国政权,华盛顿方面对李弥部予以了不遗余力的支持。
为鼓励李弥再次反攻云南,除每月给残军汇寄75万美元现金和一批可观的物资外,还派遣原600多名军官和政工人员,从台湾飞到缅北协助李弥整顿部队,将残军改编为“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
改编后的残军共1.8万多人,由李弥任总指挥。
残军以小股武装对我云南边防一线频繁窜扰,他们盘踞缅北山区,依托国境线,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速进速退,忽东忽西,身藏短枪利刀或手提冲锋枪,见粮食就抢,见牛羊就拉,见人就抓。
如果遇到我边防军巡逻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云南军区根据边疆反窜扰战斗的实际,提出作战基本方针:依靠群众,秘密接敌,迁回包围,断敌退路。
边防部队密切联系边疆各族人民,依靠群众获取情报,与民兵和广大群众联合作战,打了许多漂亮仗。
根据昆明军区史料记载,从1952年春至1966年夏,在云南西南边界线中国一侧,打击小股入窜之敌80余次,歼灭敌人830余名。
加上在我军政策感召下,前来投诚的残军官兵2400余人,共歼灭敌军3230余人。
不过,对李弥部毁灭性的打击,还要数中缅两国建交,缅甸开始对李弥武装进行驱逐。
但殊不知,这一举措竟让另一股势力迅速壮大,并成长为威胁全球的一大祸害。
坤沙崭露头角
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建交。
对于国民党军队残部在缅甸羁留和作乱,中国政府一贯持反对态度,并不允许以任何名义搞“两个中国”。
1953年,缅甸政府一方面准备军事围剿国民党军残部,一方面向联合国控诉它的野蛮行径。联合国于1953年4月23日作出决议,认为国民党军队残部留缅是非法的,要求他们解除武装后撤回台湾。
根据缅泰国、美国和国民党军残部代表在曼谷举行的“四方会谈”的安排,1953年11月8日至1954年3月,国民党军193师开始从金三角撒退。
恰逢这一时期,一个名叫坤沙的年轻人,迎来人生转折点。
坤沙祖籍中国云南,因为父母早年相继离去,孤无所依的坤沙只能选择踏足军旅。
1949年10月,国民党将领李文焕在滇缅交界处招兵买马,于是坤沙报名入伍。
16岁的坤沙颇有心计,且心狠手辣。
有一次,他押送枪支和鸦片途径一处丛林时被抢劫。
但坤沙毫不动声色,反而在驻地设宴盛请对方全家。
在酒席间,坤沙把对手一家人斩尽杀绝。
此后,坤沙“铁血屠夫”的恶名传遍了金三角。
他也理所当然地当上了专收烟税的小头目。
50年代初,坤沙混迹于流窜到掸邦的国民党军残孽,学到了不少本领,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这为日后他的黑帮生涯奠定了基础。
1954年国民党军撤离时,并未完全离开。
当时,在缅甸的国民军残部第一批撒退的只是193师,还剩下一个93师没有退。
留缅的93师乘机填补193师的空缺,大肆扩张势力和地盘。
美国人也不想放弃这把对付中国的刀。
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国民党残部的活动日益猖獗。
这时,李弥隐居泰国,策划东山再起。
他们对外宣称93师也已撒走,而另成立“云南人民反共联军”国民党军残部。
在这期间,国民党军与缅甸军的公开冲突虽不多,但缅甸当局担心它与少数民族反政府力量联合起来,成为“国中之国”。
于是,缅甸政府又一次请求联合国促使国民党残部全部撒退,并采取“以夷制夷”的措施,发展地方自卫队。
因此,缅甸政府鼓励坤沙效忠于政府的山地少数民族,发展地方自卫队,以便牵制不忠于政府的反政府武装。
坤沙乘机投效缅甸政府,并被任命为“弄亮地区民众自卫队”指挥官。
政府发给武器,派军官训练这支自卫队。
不到3个月,自卫队剧增至2000人。
坤沙集团打着“民众自卫队”的招牌,堂而皇之地扫荡小股的贩毒集团,一方面又参与鸦片的产销。
经过10年的苦心经营,坤沙集团成为除了臭名远扬的罗兴汉集团之外“金三角”地区最大贩毒集团。
养虎为患——大毒枭的诞生
70年代初期,缅甸一带头号大毒枭是罗兴汉。
当时由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联合要求,必须对金三角贩毒活动予以制止,缅甸政府也想趁机利用国际势力消灭这支势力。
1973年7月17日,缅甸决定同泰国政府采取联合行动,在美国援助的直升机的配合下,摧毁罗兴汉老巢,并通过引渡把罗兴汉打入监狱。
坤沙不失时机地接管罗兴汉地盘,彻底成为70年代“金三角”的霸王。
当时,坤沙集团已控制“金三角”鸦片产量的70%以上,其毒品厂所生产的海洛因产量居世界第一。
1978年底,越军出兵入侵柬埔寨,缅甸、泰国军队的注意力随即转移,这让坤沙集团开始肆无忌惮。
从1976年至1982年,是坤沙集团贩毒和扩张军事势力的全盛时期,他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4000人的毒品武装护运队。
坤沙一度被美国人称作,全世界最可怕的敌人。
更匪夷所思的是,1985年3月,坤沙与一支原国民党残部联合,成立了“掸邦联军”,并成立了一个“政府”。
坤沙共计纠集6个师的兵力,自己亲任“联军总司令”。
1993年12月14日,坤沙宜布成立“禅邦共和国”,自封为该国的“总统”,并致函美国总统克林顿,表示只要美国予以承认自己国家的合法地位,他将在今后5年内铲除“金三角”地区的所有罂粟。
与此同时,坤沙还电告缅甸政府不要进犯“掸邦共和国”。
否则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血战到底。
在“掸邦共和国”成立的庆典上,应邀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外国记者参加了观礼。
身着草绿色丛林作战服,脚踏军皮靴的掸邦独立军,横持着微型冲锋枪从主席台前走过,数十辆载着地对空导弹,拖着125毫米榴弹炮的卡车令记者目瞪口呆。
坤沙以掸族领袖自居,要求自治,要求拥有自己的语言与总统,并为此积极在国外活动,试图扩大国际影响。
1995年1月,以坤沙贩毒集团为首的9个流亡国外的反政府政治组织,在美国纽约举行“掸邦声援大会”,企图扩大影响,拉拢其他反缅势力和反政府武装势力,诋毁缅甸政府。
在国际上孤立缅甸,促使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在经济上对缅甸实行封锁,承认其组织的合法性。
坤沙的行为,遭到缅甸政府和美国军队的联合针对,最终迫于国际社会的强大围剿压力,于1998年被迫投降。
坤沙投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金三角毒品的消失。
一位老朽毒枭退休,马上就会有其他人站出来接替他,金三角的毒品王国依然屹立不倒。
大量毒品像是洪水猛兽一样,涌向全世界各地,金三角成为无数瘾君子向往的天堂。
直到现在,金三角的毒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而这背后最大的责任方,无疑是当初一力扶持国民党武装的美国人。
结语
李弥也好,坤沙也罢,两大危害中国、缅甸、金三角、乃至全世界安全的危险势力,追根溯源都要找到美国人头上。
为了一己之私,短视且阴险的美国人,不惜以扶持霍乱分子为手段打击对手,结果却意外催生出了一个名震全世界的东南亚大毒枭。
现如今,美国作为全世界毒品泛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落到这般田地,也只能说是自作自受。
参考资料
王永春.逃缅蒋军反攻云南失败纪实[J].党史文苑,2001
林锡星.缅甸大毒枭──坤沙[J].东南亚研究,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