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获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
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
——杜耒《秋晚》
时值深秋,田野里的稻谷已收获完毕,显得十分空旷宁静。
寒霜未降,空气中还残留着几分暖意。
风,带着一丝温柔,不急不躁,轻轻地拂过大地。
连南飞的大雁也放慢了脚步,沉浸在这一刻的安宁中。
夕阳西下,丹林如火,黄叶纷飞,交相辉映,好一幅绚烂的秋景图!
在诗人看来,比起春山暮雨的朦胧柔美,夕阳下的枫林,更具韵味。
色彩绚丽,深邃内敛,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杜耒是南宋诗人,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不多,只知他曾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
他留下来的诗歌并不多,最为后世所熟知的是那首七绝《寒夜》,“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意境绝美,历来备受称赏。
这首《秋晚》前三句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勾勒了一幅明丽温暖的晚秋图景。
最后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秋日的偏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令人沉醉不已。
02
淡淡秋江落日斜,水清沙白下寒鸦。
渔人撤网携壶去,一路歌声入荻花。
——李漱芳《晚秋江上》
秋日黄昏,一抹淡淡的夕阳斜挂在天边,将秋江染上了一层温柔的光辉。
江水清澈,波光粼粼,与岸边洁白的沙滩,相映成趣。
几只寒鸦低飞掠过水面,为这寂寥单调的江畔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此时,忙碌了一天的渔人,缓缓地收起渔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他提着酒壶,哼着不知名的小调,悠然地踏上归家的路途。
歌声渐渐远去,渔人的身影也消失在那一片茂密的荻花丛中。
李漱芳是清朝人,乾隆年间高中进士。
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仕途颇为坎坷。
《晚秋江上》是他唯一流传下来的诗歌。
在这首诗中,作者抓住了秋江、落日、白沙、寒鸦、渔人、荻花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使得这些自然景物获得了个性与活力。
就像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充满流动感与空间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03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深秋时节,雨水渐少,江流水势回落,露出了参差不齐的水痕。
稀疏的树林里,几棵树木倾倒在地。
裸露的树根,带着被风霜侵袭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岁月与季节的更迭。
远处的江面上,飘荡着一叶小舟。
不知舟上的旅人要到哪里去呢?也许是那铺满黄叶的江南水村吧。
诗题中的李世南是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当时他画了一幅“秋景平远图”,苏轼十分赞赏,便题了两首七绝。
这首诗前两句以淡笔勾勒了一幅清疏旷远之景,一下子便将人摄入了深秋的氛围中。
后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越发显得言短意长,含蕴不尽,给人留下充分的遐想空间。
04
蟹正肥时秋色老,鸦争噪处夕阳残。
未须多进玻瓈椀,满树霜红正好看。
——洪咨夔《又和》
秋色已老,蟹角正肥。
一只只饱满的螃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令人忘却秋日的萧瑟。
夕阳西下,林间,群鸦争鸣。
带着几分急切,几分不舍,仿佛在为即将沉沦的日光送行。
在这晚秋的景色中,最豁人眼目的当属那满树的红叶。
一片片红叶,如同燃烧的火焰,在落日的余晖中,尽情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
无需举杯畅饮,这绚丽的一幕足以令人沉醉。
洪咨夔是南宋人,擅写制诰,有南渡后“大手笔”之称。
著有《平斋文集》,其作品中有不少描写农村生活以及自然风光,笔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就像这首《又和》。
既有自然风光的刻画,又有生活场景的描写,山水清欢,人间烟火,令人向往不已。
05
霜寒金气重,落叶覆苍苔。
万木俱萧索,黄花独自开。
——朱诚泳《深秋》
时值深秋,霜寒露重,浓郁的秋气弥漫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黄叶在西风的吹拂下,离开了枝头,在空中飘转,飞扬,最后又落在了斑驳的苍苔上。
曾经郁郁葱葱的树木,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在这万物萧索之际,却有一抹亮色傲然挺立——那是菊花的身影。
它不随波逐流,不畏霜寒,独自绽放于这清冷的季节。
那金黄的色彩,照亮了深秋的黯淡,给人带来温暖与希望。
朱诚泳明朝皇室中人,朱元璋的五世孙。
根据史书记载,他谦恭好学,上孝下悌,生活简朴,乐善好施,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
他能文善诗,著有《经进小鸣集》。
这首《深秋》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刻画了深秋霜寒露重,万物凋零的萧索景象,最后再推出菊花凌霜独自开的画面。
深秋之萧索,深秋之绚烂,尽在其中。
图片作者:画影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