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泊舟盱眙》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即将过去,冬季就要来临。俗话有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天气渐冷,冻则有霜,冷空气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变化大,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霜降并不代表一定“降霜”。因为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作“早霜”“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

然而古人没有现代如此先进的观测仪器和大数据计算,只是依照经验,一般在霜降节气后就会出霜(北方地区),因而把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命名霜降,也是比较精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霜降以后,大地一片萧索,大部分植物的叶片开始凋零。受到低温影响,叶片中的叶绿素受到破坏,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因而大部分开始发黄,然而有不少树种的叶片中含有花青素,于是逐渐变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秋天变红的树种里面,最著名的就是枫树和黄栌,其他诸如黄连木、水杉、漆树树、懈树等等,都会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因而秋季登高望远,欣赏红叶,看层林尽染,也是一大幸事。

古往今来关于赏叶的诗词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当然是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意不是“深处”,而是“生处”,某些教材是错的。)这首诗脍炙人口,意境优美,传承千古,妇孺皆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要推荐一首“霜降”季节的诗词,这就是唐代诗人韦建的《泊舟盱眙》。这是一首羁旅诗,诗人观察细腻,描写入微,融情于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人韦建,生卒年不详,字正封,一字士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任河南令,与萧颖士交厚。贞元初,官太子詹事;五年,授秘书监致仕。

《全唐诗》存诗二首,此首《泊舟盱眙》是其中之一。盱眙(xūyí)在江苏省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春秋时期属吴国,战国时期归楚,秦朝建县,1955年由安徽省划归江苏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首联写明地点时间。诗人行旅外出,乘舟远行,夜晚在淮水的下游停泊;此时正好是霜降季节,天寒地冷,夕阳西照,水流清澈,漫江碧透。此句中的“次”可以理解为顺序中的下游(位居次),也可以理解为停泊的场所(旅即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颔联描写居所景色。秋天以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因而诗人用了一个“夜久”。夜晚涨潮,潮水冲击着江岸,不断冲刷泥沙。因而诗人用“侵”字,非常精妙。

而秋天由于天气寒冷,地面水蒸气蒸发少,从而能见度高,天高云淡,月亮显得非常明亮,因而诗人用了“月近”“久”、“侵”、“近”这三个词用得非常妥帖,精妙传神,凝练隽永,也看得出诗人观察细腻,描写精湛,诗词功力深厚。

大意是:霜降季节,夜晚变长,一波波潮水不断冲击着岸边;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起来,夜晚月亮分外明亮,显得和城镇非常相近。此联对仗工整,用词精致,意境传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颈联描写诗人住宿的周边环境。“平沙”指广阔的岸边沙滩,一望无际;“候馆”指住宿的驿站。大意为:住宿的驿站靠近江岸沙滩,夜晚有大雁栖息,因而临近大雁而眠;夜晚睡不着,一直到了鸡鸣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尾联抒情。诗人前三句写景,第三句中有听鸡鸣,说明了难以入睡,为什么会如此呢?于是在结句表明了缘由,那就是故乡远在云霄之外,长期羁旅,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这是谁也难以忍受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泊舟盱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羁旅思乡诗词。诗人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秋色江景,夕阳西照,江水清澈,一碧万顷,孤舟停泊;夜晚潮水冲刷着江岸,月亮分外明亮,平沙落雁,孤枕难眠,不由得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诗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意境悠远,极具艺术感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10/17榆木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