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男孩,今年虚岁13岁。他有点多动,有点顽皮,学习不太用功,有点粗心,脾气也不大好。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捣乱,班主任就去拧他的耳朵,班主任是个女的,班主任拧他的耳朵,他上去也把班主任的耳朵抓住使劲地拧,班主任最后就把这孩子的耳朵给丢开了说:“好了好了好了,我惹不过你,算了,我也不管你了。”
拧耳朵会引起反抗或造成压抑
这个事情越弄越复杂,学校领导就建议孩子的爸爸带他去看心理医生,爸爸就带他看心理医生去了。心理医生给他做了很多很多的心理测验,给他得出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结论,其中有一个心理测验的结果说,这个孩子有点躁狂。
然后,大家就把这个孩子慢慢地妖魔化了,认为这孩子是个异常的孩子,很多老师都认为这个孩子大有问题,家长也感到这孩子有问题。
后来,我接待了这个孩子。我跟他单独谈了一下。我说:“你为什么要拧老师的耳朵?”他说:“如果我不拧她的耳朵,她接下来会更厉害。”可见这个孩子反抗的动机是清晰的,他为了遏制老师的暴力。
那么,老师拧孩子的耳朵有什么道理?
这个孩子告诉我,老师说:“我拧你耳朵是为了教育你。”教育是拧耳朵吗?拧耳朵是教育吗?那叫教训不叫教育。哪一个教育学理论,哪一位教育学大师告诉你,拧耳朵是一种教育,拧耳朵具有神奇功效,一拧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就好了。
孩子一反抗,反而把孩子妖魔化了,认为孩子有精神问题,有心理问题。这个孩子的确喜欢跟其他同学打架,我跟这孩子一聊,觉得他每次打架都是反抗,都是别人挑起了事端,他受了委屈了就反抗了。
我们现在设定几个不同的情况,如果老师拧学生的耳朵或者其他同学欺负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被拧耳朵被欺负,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一般来说他只能做出三种反应:
第一是忍受,忍受就等于屈服,忍受就等于投降,忍受就等于认怂。你让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形成成熟的理性,用理性的反应来处理别人对他的伤害绝对做不到,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他只能忍受,忍受的结果就是压抑。
第二是顺服,认为老师是对的,老师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这样就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自尊,放弃了自己的个性,变成一个顺服的奴才。
第三种情况,是这个孩子所做出的反抗,我支持这个孩子的行为。
因为老师一开始就是错的,就不应该拧孩子耳朵,你为什么要拧孩子耳朵呢?拧能起到教育的结果吗?拧只能引起反抗或者造成压抑。
这个老师很无能,如果孩子正在课上捣乱,你好好地把这孩子观察一段时间,把有些异常的行为记录下来,然后告诉父母这孩子可能有多动症,让孩子去治疗,接受专业的帮助而不是通过这种粗野的拧耳朵解决问题。
额叶激活不足
为什么对于多动症儿童不能来硬的?为什么他们有时候会做出极端的反应,做出情绪化的反应?
原因很简单,因为多动症的孩子的额叶激活不足,部分孩子还存在颞叶激活不足,额叶与表达情绪的结构杏仁核以及下丘脑之间有神经联系,通过这些神经联系额叶与下丘脑,对杏仁核的表达具有控制和调节功能。
而多动症儿童的额叶激活不足,他对杏仁核和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就失灵了,这样就会导致他们不加约束地表达负面情绪。杏仁核又叫杏仁丛,它最常表达的最习惯于表达的情绪就是恐惧和愤怒,你给它制造恐惧,你给它制造愤怒,它就会表达出来,这跟额叶的激活不足有关系。
这严格意义上说,这就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了,它属于生物干预的范畴。我们的一些医生和一些教育工作者根本就不能从整体的角度来看问题。
我跟这个孩子交流了一下,知道这孩子很有个性,很勇敢,他不怕任何人。我觉得这孩子引导好了以后,他将来的成就可能要比班上那些很听话的、看上去很乖巧的孩子要有出息的多,要有前途的多。
因为这个孩子他首先解决了四大品质里面的第一个品质--勇敢的问题,他具有这种勇敢的精神。他个子不高,瘦瘦的,但是如果打架,一般的孩子打不过他,他都占上风的,因为他不怕。我跟他交流他不怕,而且他还很有思想,他也不甘落后。
所以,这个孩子要解决的就是注意力的问题,把注意力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问题都好解决了。而解决注意力的问题核心是激活额叶皮质的功能。
由于我们知识的缺乏,拿些乱七八糟的量表给一个12岁13岁的孩子乱测量、乱下结论,结果把这个孩子给妖魔化了,就觉得这孩子是个异类,是个破坏分子,应该被开除,应该被剔除班级,剔除学校。
这样的话,有可能把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变成一个犯罪分子,他如果被群体不接纳,被群体边缘化了,以后有可能走上反社会的道路!
所以,对问题的解释太重要了,一定要从客观的角度来解释问题,也就是你对问题解释必须是客观的,而且要用积极的解释来看待这个孩子的问题,不要把他过度地朝消极的方向去解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
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