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门海沧区: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

□ 本报记者 李晓婕 王莹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我们这个案子都不用走诉讼程序,在司法所就给解决了,我们终于可以好好睡个安稳觉了!”福建厦门某健康管理公司负责人张某在海沧区嵩屿司法所感慨道。

2024年2月,张某所在的公司与某国企就房屋租金产生纠纷,嵩屿司法所受法院委托参与调解后,迅速组织调解团队对整起纠纷进行深入细致的研判,多次耐心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接受了司法所的调解意见,圆满解决该争端。

近年来,厦门市海沧区司法局聚焦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优化法律服务模式,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得到辖区群众的高度认可。

贴近服务

近日,受援人叶某为厦门市海沧区法律援助中心及福建昕悦律师事务所岳小玲、陈旋旋律师送来一面写着“法律援助暖人心 业务精湛好律师”的锦旗。

叶某是一名临近退休的女职工,同时也是一名现役军人的母亲,在单位勤勤恳恳工作近七年,本以为能顺利工作至退休,却未曾想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多次被单位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作出处分,最终被解除劳动合同。

面对单位突如其来的无理对待,叶某到海沧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值班人员在了解其军属身份后,立即开设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审查受理此案,迅速指派福建昕悦律师事务所为叶某提供法律援助。案件历时一年,最终为叶某挽回5万余元的损失。

据悉,海沧区司法局为使公共法律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建成了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0个,形成“15分钟”法律服务圈。海沧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法律援助为核心项目,2024年1月至8月底,受理援助案件1539件,安排律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252件。为确保“应援尽援”,与妇联、信访等13个职能部门建立联络协作机制,不断更新充实志愿律师资源库,目前在库律师数量达到141名。

贴心服务

近日,来自厦门的大货车司机张某通过平台接单前往某地装货时受伤,公司将张某送医治疗后,其家属希望公司能出于人道主义,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金。企业方则认为双方不存在劳务关系,公司也尽到了相应的提醒义务且第一时间将张某送往医院,同时通过平台为张某筹集治疗费用,已经仁至义尽。双方因此产生纠纷。调解员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高超的调解技巧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张某接受了企业提出的1.2万元的人道主义补助。

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离不开专业培训的深入推进。海沧区司法局建立健全各项帮扶机制,积极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收集整理在村(社区)公共事务中发现的问题,集中各部门精干力量研究对策,促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便捷服务

“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严肃认真的工作精神,廉洁高效的办事作风。”这是厦门市民张先生对海沧公证处作出的高度评价。

张先生第一次来海沧公证处咨询房产继承权公证的相关事宜时,接待此案的公证员阮茹婷不仅为张先生列出清晰的材料清单,更提供了相关联系方式,以便在张先生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随时为他答疑解惑。在顺利地帮张先生办理完继承权公证后,海沧公证处采用“公证+不动产登记”的服务模式,免费为张先生代办缴税及税后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相关手续。

近年来,海沧公证处在海沧区司法局的组织下,陆续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遗嘱服务”等多项特色服务。

据介绍,海沧区司法局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及信息化手段,创新探索“公证+”模式,组织海沧公证处参与检察辅助业务,办理轻微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有效节约司法资源;针对老年人等各类特定群体,以党员“蒲公英”志愿者为主,有序组织各专业“蒲公英”志愿者开展现场法律服务活动,把最便捷服务在最方便的时段提供给最需要的人群,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李晓婕 王莹)

(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