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中将里,哪位将领与毛主席非常熟悉呢?不熟悉这些将领背景的人,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与毛主席相互熟悉的,那应该算是郭化若将军,他曾经是毛主席身边的高参,战争时期经常向毛主席讨教问题。

郭化若是军中非常有文化的将领,他与毛主席结识很早。

1929年,他从苏联回国到上海,组织派他到苏区参加革命。因为是黄埔军校毕业,又在莫斯科炮兵学校毕业的背景,导致红军晋升非常快。部队需要有文化,有能力,科班出身的干部。

1930年,他被提拔为红一方面军参谋处处长,协助朱云卿工作。1931年,朱云卿牺牲后,他代理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协助毛主席、朱老总制定作战方案,成为身边的高参。

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彼此相互熟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可惜,他们在一起搭档时间很短暂,毛主席被排挤红军领导层后,郭化若也被调离作战部队,到红军大学任职。又因所谓“托派”被开除党籍。他的革命意志坚定,无论受不受到重用,他一直跟着红军,经历长征、过草地、爬雪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不是所谓的“托派”。

从1932年到1938年,他戴6年的帽子,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才被平反。在平反前,他被毛主席留在身边工作,经常见面交流学习问题,毛主席主动询问他的问题查清楚,甚至鼓励他多研究一些理论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抗战时期之所以研究《孙子兵法》,也是希望从里面找到一些理论体系,并编写《抗日战争丛书》等。

他在延安工作学习10年,直到内战全面爆发前一个月,才离开延安到华东前线打仗。经历3年多的解放战争,郭化若身上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质。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直到1966年,靠边站到合肥“疗养”。1969年时,他被免去职务,彻底处于赋闲状态。

1973年,政治气候好转后,很多老干部相继复出工作。他觉得自己还可以为党发光发热,向毛主席和叶帅写信,要求工作。毛主席很熟悉他,收到信后作出批示,叶帅把安排到军科院任副院长,此时他6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主要负责编写军队军史工作,这对他驾轻就熟。

他在抗战时期,办过报纸、编写过《抗日系列丛书》,在南京军区组织人编写过新四军军史和三野军史。

在军科院工作时,他也将他曾经注译的《孙子兵今译》全面修改,重新出版。他在军科院工作到1982年,响应干部年轻化号召退居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