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就是很注重规矩的,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而且在当时,对于各行各业来说,也是有许多的规矩的。就拿在我国影响深远的木匠行业来说,在当时也是有许多规矩的。

小编的外公就是木匠,没错就是以前的那种木匠,可不是今天所说的木工哦。听他说才十岁出头就跟着师父学艺了。一直是吃住都在师父家里,还要帮忙干很多的活,但是干活也是没有工钱的。

以前学艺都是如此的,就是让徒弟跟着师父从言传身教中学习。在当时学艺的话,第一件事就是学规矩。

这些规矩既是他们的职业准则,更是做人的道理。只有在学会了规矩后,师父才会开始教手艺。

过去就听说在木匠行业,就有这10条老规矩,看看大家听说过哪些,一起来了解下吧!

(1)收工后,工具摆放整齐。就是每天干活完了以后,哪怕再晚,也都要把工具都整齐的收拾好。

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蕴含着对工作的尊重和对秩序的追求。工具是木匠的伙伴,妥善摆放它们,不仅方便下次使用,更是一种对自己职业的敬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件工具都有它的位置,就如同人生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应尽的职责。而且对于木匠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有人动用他们的工具了。

外公说在过去学木匠,都是学艺三年后,学成了师父会送徒弟一套精心打制的工具,有些就是传了很多代的,所以十分的珍贵。

(2)东家喊吃饭的话,一般要第三遍才能放下手中活,这体现了木匠的敬业精神。也就是说,不能东家一喊吃饭,马上就过去了,这样是不行的。

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不因为一时的饥饿而轻易放下手中的工作。这种坚持和忍耐,是对东家的负责,也是对自己手艺的自信。

(3)饭桌中间的肉不能多吃,干活期间不能喝酒或只能喝一杯。

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很多家庭条件都不好。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木匠是非常尊重的,一般邀请木匠来家里干活,就是要管饭的。如果距离远,还要提供住宿的。在吃的方面,就要好吃好喝招待,哪怕家里穷,自己吃的差,也要让木匠吃点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木匠不吃饭桌中间的肉,也是有原因的,就是不能贪吃,也要考虑东家一家人,这也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修养。

(4)干活时不随意停下抽烟喝茶,保持专注,以高效的工作回报东家的信任。

经常抽烟、喝茶等,实际上也是一种偷懒的行为。如果被东家知道了,发现了以后会对名声受到影响,从而不好再找活了。

(5)做活时弄破手,血沾到木头上一定要处理干净。

这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一种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每一块木头都承载着木匠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不容许任何瑕疵破坏这份心血。同时,这也体现了对东家的尊重,将最好的作品呈献给客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老木匠们坚守着鲁班祖训,绝不擅用蛊咒害人。害人如害己,这是一种深刻的道德感悟。

他们明白,手艺是用来创造美好的,而不是用来伤害他人。即使面对东家的不近人情,他们可以选择停工,但不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这种正直和善良,是他们做人的根本。

(7)接半拉子活时,要问清前个师傅工资是否结清。这是一种对同行的尊重和对行业规范的维护。

如果前个师傅的工资未结清,绝不接手,这体现了木匠们的团结和公正。他们深知,只有共同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才能让木匠这个职业长久地传承下去。

(8)木匠不说短,用近字代替。言语是有力量的,不说短话,这也是因为短字不吉利,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用“近”字代替,既表达了意思,又传递了一种积极的态度。这种语言的艺术,也是木匠们做人的智慧之一。

(9)精工细作,是工匠本色。

老木匠们用一双双巧手,将木头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形状。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是他们对自己手艺的热爱和对客户的负责。在他们眼中,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用心去打造。

(10)特殊的日子不出工,如“红煞”日和“鲁班煞”日。

木匠行业认为孟月逢酉、仲月逢已、季月逢丑的日子是“红煞”日(不吉利)。所以在每季第一个月逢酉的日子,第二个月逢已的日子,第三个月逢丑的日子,木匠都不出工。

而春子日、夏卯日、秋午日、冬酉日是“鲁班煞”日,这几天木匠也不能出工。这个在过去就是木匠都要知道的一个规矩,也就是木匠出去干活,也是要看黄历的。

木匠的老规矩,是他们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这些规矩不仅规范了他们的行为,更塑造了他们的品格。

在现代社会,虽然木匠这一职业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这些老规矩所蕴含的精神却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它们教会我们敬业、自律、正直、善良、团结、尊重和追求卓越,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