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可汗

实话说来,唐朝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比较开放的朝代,也是一个很宽容的朝代。

有人总举出一些例子来,想说明唐朝君王和历代帝王一样,都是薄情寡恩,比如,李渊杀刘文静,李世民杀张亮、侯君集,等等。除了说对开国元勋的寡恩外,还有就是亲人间的薄情,如李世民逼父弑兄,武则天手刃亲人,唐玄宗连杀三个儿子。这些情况的确发生过,但这并不能就此对他们一概而论,有些事情恰恰说明他们的宽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嫉妒

先说杀刘文静。刘文静本人恃才傲物,自认为对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有不世之功,唐朝成立后嫉妒裴寂得宠,和裴寂变成了死对头,在朝堂总是唱反调。

后来在家里做禳厌之法。因失宠小妾将其事告诉兄长,其兄举报给了朝廷,于是被逮捕入狱。他对此也供认不讳:“义兵初起,我为司马,裴寂为长史,地位相当。今裴寂为仆射,占据了壮观的府第,而我受到的赏赐却和众人差不多,此外,长期东征西讨,家中没人照顾,心里确实有些怨气。或许醉后口出怨言,以致落到这个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刑场

另外刘文静是李世民集团中人,犯事后裴寂也没客气,直接的一句话就给他送上了断头台:“文静擅长权谋,而性情猜忌粗陋,忿而思难,其恶言怪节已经暴露无遗,方今天下未定,恐会成为后日之忧。”(《新唐书·裴寂传》)

李渊听到此话,没有反应那才叫一个愚钝呢。于是决定杀一儆百,对那些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之人起个震慑作用。况且刘文静一死,也算是功德无量了,救了多少想入非非之人。

比起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乱”,前后将近四十万人受到牵连,一时人人自危。李渊只杀掉刘文静兄弟,家遭籍没,和汉武帝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况且这都帝王的一种权术而已,不算很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氏

其实张亮也是自己“作的”。张亮抛弃故妻另娶李氏,李氏嫉妒凶悍,与人私通, 还爱好旁门左道,与巫觋交结往来,干涉政事。

一句“弓长之主当别都”让张亮有了想法,狂妄的说“国家必将有乱,我臂上的龙鳞将奋起,将大贵。”“我有侍妾,相面者说必为诸王姬。”

犯事后唐太宗下诏百官集议,都说张亮之罪应当诛死。太宗便派长孙无忌、房玄龄前往监狱对他说:“法令,对天下之人都应公平,与您共守此法。您不注意自身修养,落到如此地步,有什么办法呢?”于是斩首于西京,并籍没其家。

还有就是张亮养五个干儿子的事情,纯粹是没事找事。如果你没事,养那么多的干儿子做什么?当自己的娈童,不会那么重口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君集

侯君集的案子,更是体现了李世民的宽容。在攻打高昌时,侯君集私吞国宝,手下士兵也竞相劫掠。回京后被人告发,被捕入狱。唐太宗念其大功而释放了他。但他却觉得是一种耻辱,对此事耿耿于怀。并且鼓动张亮,要和他一同谋反。张亮于是将此事汇报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说后怎么回答的?他说:“您与君集都是功臣,你俩说的话没有第三方验证,叫我怎么相信呢?”事后对待候君集信任如初,并没有猜忌和调查,这种大度帝王间少有。

李世民早年很看重侯君集,想培养他,叫李靖教他兵法。过了不久侯君集上奏说:“李靖将会谋反,兵事隐微之处,不肯告诉我。”试想一下,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李靖保留一点看家本领纯属正常。但侯君集这个小报告显然打得没有底线了。这是要李靖整个家族命的诬告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汇报

侯君集和李承乾谋反事发后,被收捕入狱。唐太宗亲自过问,说:“我不想让刀笔吏折辱您。”面对君王,侯君集羞愧难当,理屈词穷而不能回答。

这时候李世民开始做起大臣们的工作来:“君集于国有功,我不忍心置之于法,想免其死罪,各位能答应我吗?”

群臣怎么回答的呢?异口同声的说:“君集之罪,大逆不道,请依照法令处决。”

李世民一看,拗不过众大臣,便到监狱对侯君集诀别:“从今以后,只能观看您的遗像了!”因而流下眼泪。

随即将他斩首,并籍没其家。侯君集临刑对监斩官说希望能告知陛下,免坐一子以守祭祀。唐太宗闻知,果然宽宥其妻及一子死罪,流放岭南。

要不然说天作孽尤可怜,人作孽不可活。有句俗话说得好,要想乘凉先栽树,要想求人先交人。侯君集平时很傲,还很贪婪,人缘不好,人品也有问题。这一系列的毛病累加起来,在关键时刻发酵了。获罪后竟没有一个人替他出头说话。李世民最后能给他留一个清明节烧纸的后人,也算做到仁至义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玄武门之箭

说到李世民逼父弑兄,首先,李建成先陷害在先,用毒酒差点毒死李世民。后来又准备在李元吉的送行宴上暗杀李世民。李世民只好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事件。再说,为了生存,为了最高权力,他的做法其实就是历来帝王的惯常做法。这段史实大家已经很熟知了,在这里可以省略,不再讨论。

另外再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唐朝帝王的宽容。

安史之乱,大唐军队抵挡不住叛军的兵锋,连吃败仗。最后高仙芝、封长清皆因兵败被斩,唐朝无带兵之人。“乱世思良将”,在这个危急时刻,唐玄宗想到了重病在家的哥舒翰。虽然哥舒翰以身体原因极力推辞,但最后还是不得已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带兵出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带病出征

哥舒翰带着二十万临时拼凑的大军,战斗力自然不高。到达潼关以后,和安禄山的叛军刚一接触就败下阵来。只好收拾残兵败将,重新守住关口。潼关是个险关,在这里坚守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这时皇帝却来了命令,逼迫哥舒翰出关决战。

将弱兵疲,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哥舒翰兵败被俘,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罪人肉眼不识陛下,一至于此。陛下是真正的拨乱之主,天命所归。”就是他的这一番表白,被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哥舒翰

但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大唐朝廷并没有忘记哥舒翰以往开疆拓土的功劳,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武愍”。

纵观中国历史,统治阶级历来讲求“忠孝”两个字。对变节投降的将领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更别说死后还给荣誉了。对哥舒翰的追封,出现在唐朝,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唐朝的兴盛不是偶然的,兴盛时期的大唐思想开放,广开言路,公正客观,是它的特色。对于历史人物,公是公,过是过。

没有因为哥舒翰变节投降而抹杀他的功劳,也没有因为朝廷后来追封了他而在史书上美化他。这其实就是历史的客观和公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逻鹘

《资治通鉴》还记载这么一件事情。突厥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跟随他入朝,被唐朝任命为中郎将。他居家强横,便埋怨突利对他斥责,于是诬告突利谋反,太宗因此轻视结社率,很久没有晋级。

结社率气愤不过,阴谋纠结旧部落,得四十多人,图谋乘晋王李治四更出宫,开宫门出仪仗队的时候,乘马驰奔进宫门,直抵皇帝御帐,可建立夺位大功。

结社率等簇拥着突利的儿子贺逻鹘夜间潜伏在宫门外,赶上刮大风,晋王没有出宫,结社率担心天近拂晓,遂带兵闯入行宫,穿过四道幕帐,胡乱射箭,宫廷卫士死几十人。

折冲都尉孙武开等率众卫士拼死搏斗,较长时间后,结社率终被击退,驰入御厩中,盗走马二十多匹,向北逃走,渡过渭水,想要逃回到本部落,被唐兵追获杀掉。

李世民却宽恕了贺逻鹘将他流放岭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契苾何力

这是什么胸襟,谋反刺杀皇上的人,仅仅流放岭南,在任何朝代都不可想象!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唐太宗去世后,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铁勒部落首领契苾何力都请求自杀以殉葬,侍卫陵寝。除了说明唐朝帝王的人格魅力之外,我们再也想不出别的理由了吧。

不光是李世民,唐朝前期的皇帝都是可圈可点的。唐太宗早年兼收并蓄的战略方针,对周围的少数民族,除了武力征服外,主要的还是实行“怀柔”政策,他对少数民族中的卓越人物大胆接受,放手使用,后来的皇帝也延续了这种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宽大为怀的胸襟,才是真正的胸襟。

据不完全统计,唐朝的宰相,有29 人是外族人。大臣和大将中,那就更多了。

突厥人有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思摩、执失思力、阿史那承庆、阿史那弥射、斛瑟罗等;

沙陀人有沙叱阿博、沙叱忠义,而李国昌,李克用竟然封王;

回纥人有契必何力、浑释之、李思义,而仆固怀恩、浑瑊、李光颜、王庭凑竟成为有大功于唐朝的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宽大为怀

奚人和契丹人中有张孝忠、李宝臣、李唯岳、史宪臣、孙万荣、孙孝哲、李楷洛,而李光弼竟成为与郭子仪齐名的再造唐室的统帅;高丽、百济、新罗人有泉男生、高仙芝、王思礼、李思道、黑齿常之、金人问、李元佑等;

中亚九国有康国人康待宝、康日知;安国人李国臣、骆光先、安禄山;

何国人何稠、何潘仁;

天竺(印度)人瞿昙谦、瞿昙悉达;凡此等等,不胜枚举。

试问历朝历代,有这么民族包容的盛况吗?

结论: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放在唐朝前期的君王中,的确不适用,它就是一个例外。

参考资料:

《贞观政要·直谏(附)》唐·吴兢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