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钓鱼人一个异想天开的建议,竟被皇帝采纳,成就一代王朝!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七八月间,采石矶一带的长江边,常常可以见到一位看起来非常古怪的渔翁。

此人端坐在江边,头戴斗笠,手执鱼杆黯然垂钓。与众不同的是,此翁钓鱼既不加诱饵,也不装鱼钩,而仅用一根竹竿挑着一根麻绳放入水中。只见他两眼注视江面,略有所思,时而还低下头在纸上记着什么。

一天,两天,三天……一段时期以来,不论刮风下雨,日日早出晚归,垂钓不辍,却又不曾钓上一条鱼来。见过他钓鱼的人们都觉得非常奇怪,其妻也为既不见鱼也不见人而抱怨不止。

这个行径古怪的钓者并非别人,他是江南文人樊若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樊若水出身长安,后徙居安徽池州。此时他效命南唐,但对南唐李后主的黑暗统治极为不满,一心想投奔宋太祖赵匡胤。他不仅为文,对水文也颇有研究。

公元971年,赵匡胤统一全国的战争连连取胜,正欲攻克南唐。樊若水闻之兴奋异常,但他也深知,宋军将士不习水战,长江天堑是他们难以逾越的鸿沟。

为灭南唐,樊若水决意一显身手。他日复一日在江边劳作,钓鱼是幌子,实则测量江面的宽度以及水深和流速,试图在长江上架设浮桥,为宋军渡江作战暗作准备。

这天,樊若水备一条小船,带了几根长长的打了结的绳索,仍旧一副渔翁打扮,来到江边。只见他慢慢地向江心划去,每划一段距离便把绳索抛入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从此岸划到彼岸,再从彼岸划回此岸,不知疲倦地在江面上来回数次,对江岸的坡度、江面的宽度、江水的深度和流速一一作了准确的测量和记录,为试架浮桥作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随后,樊若水又在石牌口,找到一个江汊,用粗大的绳索和铁丝将一条条民船和一根根巨竹连接起来试架浮桥,一举获得成功。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樊若水带着成功的喜悦,怀揣长江的水文资料和试验浮桥的草图,一路风尘直奔沐梁城,去朝见宋太祖赵匡胤。

此时,赵匡撒正在为宋军渡江犯愁,听了樊若水的汇报,并查阅了他的记录和草图后,喜出望外,他握着樊若水的手说:“吾纳此架设浮桥之策,天险可化平地,长江可以飞渡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在场的几位大臣则不以为然,纷纷表示怀疑:“江阔水深,自古以来没听说过有能在长江上架浮桥过江的,这真是异想天开!”

赵匡胤反驳道:“古往今来异想天开却梦想成真的事太多了,我看樊若水这个江上架浮梁之策,堪称古来一大创举,值提一试!”

随后,他下了两道命令:一是改樊若水名为樊知古,升任将军,委他指挥江上架设浮桥;二是调遣备办黄黑龙大舰、巨竹和绳索,运至石牌口,归樊知古掌握使用,延期者格杀勿论。

樊知古得到赵匡胤的信任和支持,便马不停蹄地赶至石牌口,指挥众官兵开始了架设浮桥的工程。

公元974年阴历9月18日,宋太祖赵匡胤命大将曹彬率师进攻南唐。10月下旬,宋军10余万人集结于和州,准备渡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已在石牌口待命的樊知古,便指挥官兵乘着预制好的浮桥,逐节从石牌口顺流而下,移至采石江面。仅用三日,便对接成了一座江上飞虹。

宋军踏上浮桥,从容过江,直指金陵城。而昏庸的南唐李后主,听说宋军在长江架设浮桥却毫不在乎地说:“宋军这么做不是儿戏吗?”

是啊,自古以来,谁曾言在长江天堑架设桥梁,他李后主也正是凭着这不可逾越的长江天险才免受了宋军的打击。

然而,儿戏却真真切切地成为了事实,天险也不是绝对不可逾越。当宋军以强大的攻势兵临城下时,李后主不得不乖乖地献城投降。

简而言之,这个过程就是:古怪钓鱼人提出一个异想天开的建议,在江上架设浮桥,被皇帝采纳,一举踏平南唐,从而成就了一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