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这一生,格局决定眼界,格局框定命运。

有大格局的人,才会有大视野。

那么,如何构建自己的格局呢?

范仲淹,崛起于青萍之末,闻达于天地之间。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世人:

你的格局,就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读万卷书

苏轼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书中有千种人生,有世情百态,有先哲智慧。

让你突破现实的桎梏,来一场心灵的长足旅行。

你无法到达的风景,文字载你领略;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体会。

一个人,书读得越多,见识越广阔,也就越能理解世界,拓宽生命的维度。

范仲淹自幼丧父,而后母亲改嫁,带着他寄人篱下。

家境贫寒窘迫,身边人的轻视排挤,让他备受怠慢屈辱。

范仲淹20岁,毅然辞别母亲与继父,前往河南应天书院求学。

史书记载:“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而枕。”

五年求学生涯,范仲淹手不释卷,每日和衣而卧,安于陋室箪食,始终不改其志。

他通读四书五经,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发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宏愿。

他遍读历代史书,寻古今兴衰之规律,察百姓劳碌之疾苦,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

读书,是范仲淹向上跃升的阶梯,他科举及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读书,是范仲淹明心见性的良方,他内外兼修,突破狭隘,一生经天纬地。

公元1052年,范仲淹与世长辞,宋仁宗赐谥号“文正”,成为后世文人之楷模。

古语有云:“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文字的馈赠,书籍的加持,就是你去看世界的路,通向辽阔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行万里路

诗人北岛说:“你行走的范围,就是你的全世界。”

读书,读的是有字之书;行路,悟的是无字之书。

书读得再多,不出去走走,难免会将眼前的一切当成是全世界。

唯有亲身体会,看风土人情,开胸怀视野,才能放大格局,活出精彩人生。

正因如此,古人重视游学,范仲淹也不例外。

青年时,他游历关中,结识了有识之士,如名士王镐,道士周遵宝、屈元应等人

他们或擅长篆书,或精通易理。一同游山玩水,坐而论道,让范仲淹大开眼界,大受裨益。

彼时,陕西大旱,他更是亲眼目睹百姓疾苦,体会到社会的贫富悬殊,对他的施政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步入官场后,因仕途起伏,职位调动,范仲淹辗转多地。

他曾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见海堤失修决堤,良田被毁,人们苦不堪言。

他曾戍边西北,见烽烟四起,战乱不休,将士埋骨他乡,边疆民不聊生。

范仲淹用脚步丈量天地,在行走中,他见识渐广,阅历渐深。

如此,才能蕴养出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的圣贤之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你走过河山,看过人间,眼界越开阔,格局也就越宽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见世间人

白居易写:“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人性复杂,人心难测,但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命运的馈赠。

好人带你成长,坏人给你经验。见的人越多,心智越成熟。

当你历经世事,尝遍冷暖,种种人性在你面前慢慢展开,你就拥有了波澜不惊的豁达。

范仲淹从出身贫寒,到身居高位,遇人无数,相识百千。

有些人,是引路的贵人。

范仲淹入仕后,只是一微末小官,不得朝廷重用。

母丧丁忧时,与晏殊相识,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正因晏殊在宋仁宗面前极力举荐,范仲淹才得以入主中枢,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有些人,是患难的友人。

范仲淹因主持改革,触怒众人,被贬偏远之地颍(yǐng)州。

转眼间,从平步青云、门庭若市,到低谷困境、无人问津。

唯有好友王质,不顾劝阻,抱病之中,坚持赶去与范仲淹饯别。

有些人,是一生的敌人。

当朝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打压异己。范仲淹不满,直言上书。

吕夷简不甘示弱,诽谤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以致他受到猜疑,数次被贬。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遇见各种各样的人,让我们成长、成熟,从而成就非同一般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善品君说:

读过的书,沉淀智慧,决定我们思维的深度;

走过的路,开阔视野,决定我们眼界的宽度;

见过的人,放大心胸,决定我们境界的高度。

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的格局。格局大了,人生也就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