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天寿 雁荡山观瀑图 年代不详

近代中国的剧烈动荡,堪称自古未有。真诚而敏感的艺术家,总是能够感应时代的脉搏,勇于承受命运的压力,并自觉地予以回应。国画大家潘天寿,以大写意花鸟山水名世,在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大家之后,别开一重天地。潘天寿的作品,富于刚劲奇崛的气象,以结构与格调取胜,这都与其笔墨追求有关,而深层根源在于潘天寿的人生与人格,切实关系到他对传统和时代的切身理解与自觉回应。在本质上,潘天寿不是职业画家,而是具有道义感与责任感、追求理想人格的中国儒士。

——潘公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天寿先生和学生在一起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历任国立艺专教授、校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代表作有《雁荡山花》《铁石帆运图》《小龙湫一角》《小龙湫一截》《雨霁》《朝霞图》《雄视图》《晴霞陶》《记写雁荡山花图》《光华旦旦图卷》《暮色劲松图》《松石梅月图》《梅月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天寿 墨笔花图 1931年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善于作诗,尤擅指画。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其大气磅礴的气势与精于营造的布局,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和强烈的现代感,因而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一起被誉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他从中国画体系内部发现问题,从中西绘画两大体系的对比中把握中国画的历史发展脉络,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的主张,真正从学术上捍卫了民族文化,并以其杰出的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传统,对中国现代画坛和中国画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色易艳丽,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济用色之难。——《听天阁画谈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画向来重气韵、重意境、重格调,同中国的诗一样,靠的是胸襟、学问、修养。如果读者看了一幅画,读了一首诗,亦能在胸襟、学养上有所提高和收获,这就起了很好的作用。好的画,好的诗,可以使人超脱名利欲望的束缚。——1963年,对来访学生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时代思潮可以有世界性,但表现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形式风格还是越多样越好。——1965年,对辑者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论画残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墨技法,既然是我们民族绘画艺术的特点,这种技法,既然是多少年代、多少画家的创作经验积累起来的,因此我们就须重视它,很好地研究它、整理它,将它继承下来。不要没有经过分析研究就轻率地去抹煞和否定它。——1955年, “在文艺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提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秉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如张璨、王墨、牧骆僧、青藤道人、八大山人是也,世岂易得也哉?——《听天阁画谈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竹清品,以只见其清为贵。——题《兰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头是没有思想的,但作家是有思想的。石头给人的感觉是耿直,不与一般人同流合污,其实石头不过是结实一些而已。由于作者思想耿直朴厚,就容易去选择适合自己脾气、观念的石头。又如说“岁寒知松柏之后凋”,松柏只是较耐寒而挺青,但骨气强的知识分子与寒冷中的松柏会产生共鸣,这种无思想的对象在作品中都蒙上了思想意识的色彩了。——1963年4月,在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谈“深入生活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须神骨清旷,观之如临秋风皓月,高朗之气沁人肺腑。若混浊靡俗,令人徒生躁热。——《论画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