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乾卦《文言》)

译文:

乾卦九五爻辞说,“龙腾飞在苍穹,这是天下出现圣王的佳兆”,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同类的生命之气,彼此相求。液水流向湿地,是湿上加湿;火焰烧着干柴,火势更旺。有龙腾飞的天空,便有云水相伴;有虎啸叫的山林,便有泠风相生。圣人治理天下,眼前万物生辉。那些原本阳刚的事物,因其天性而亲和在上;那些原本阴柔的事物,因其地德而亲和于下——便是各自同类相互感应的缘故。”

这是《文言》对乾卦九五爻辞的解读,本来说的是筮遇乾卦九五,爻象为高飞在苍穹的巨龙,预示天下将出现明君英主,可以说吉利之至。可是,《文言》却引出了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一话头,似乎和“龙飞九五”以象喻“九五之尊”无关,实际不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陈容《九龙图》(局部)

在古人心目中,《周易》的算卦之所以“灵验”,就是因为“天人感应”无所不在。这种感应之气,是普遍存在而发生神秘功用的。今本《周易》下经开首为咸(感)卦,卦象为艮下兑上,艮为少男,兑为少女,象喻少男少女相感而成夫妇。《彖辞》这样解说:“咸,感也。柔上 (上卦为兑,象喻少女为“柔”) 而刚下 (下卦为艮,象喻少男为“刚”) ,二气感应以相与。”实际上,《周易》六十四卦的每一卦六个爻符之间,都是生气灌注、相互感应的。《彖辞》说,这一象喻,“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 (情情实实) 可见 (现) 矣”。意思是,天地万物之间,因为感应而万类化生,圣人的道德教训和践行,和世道人心相互感应,所以能够感化百姓,从而天下太平安宁。这是从一般的哲学、仁学和心理学角度来说“感”的社会功能,也便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道理。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是一部专门研究原始巫文化的名著,它将巫术原理归纳成两个原则———“接触律”和“相似律”。所谓“接触律”,指某种巫术的施行,“相互接触的物质实体 (引者按:包括人与人之间) ,哪怕被分开,仍然可以跨越距离发生相互作用”;所谓“相似律”,指两种事物只要它们的结构相似,在巫术中就能相互感应,“其错误是把相似的事物看成同一个事物”。弗雷泽说,这两大类巫术,“统称为交感巫术”。其交感的“底蕴”和“机制”,就是所谓“马那”(mana),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气”。弗雷泽还在书中举了几个颇具神秘主义色彩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巫术的感应很“厉害”。

《周易》一书的卦爻辞中,也几乎到处写到这种神秘的感应。如小畜卦九三爻辞说:“舆说 (脱) 辐,夫妻反目。”意思是说,看见大车的车轮脱散,这一凶兆,预示了夫妻反目成仇而导致离异。大过卦九二爻辞说:“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意思是,老头子看到枯死的杨树又生出嫩芽,就是一个好兆头,将会娶得娇妻,这没有什么不吉利的。

在中国古代风水术中,这种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神秘感应,也是被相信普遍存在而发挥功能的。相传为晋代郭璞所写的《葬书》 (据考,可能为宋代托名之作) 一书中,分明写着“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一句话。说是汉代时候,有一天未央宫里的铜钟莫名其妙自己响起来了。东方朔解释道:“这一定是西部的铜山崩塌,被宫里的钟感应到了。”果然不久,西部蜀地派人来报知朝廷,说他们那里的铜山崩塌了,而这正好是未央宫的灵钟自鸣的时候。“帝问朔:‘何以知之?’对曰:‘铜出于山,气相感应,犹人受体于父母也。’帝叹曰:‘物尚尔,况于人乎!’”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为的是强调那种巫性 (处于神性与人性之际) 的感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铜编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周易》这里所说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从巫性认知走向了朴素的理性认知。《庄子·知北游》有“通天下一气耳”这一著名而深刻的物理、哲理命题,是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说的一个概括。实际上,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物理或心理意义上的感应,确实是存在的。这是说,“凡物各从其类。圣人,人类之首,故为人所归,以释‘利见’之义也。鹤鸣子和,雄鸣雌应,同声相应也;取火于日,取水于月,同气相求也。下湿易润,水先趋之;干燥易焚,火先燃之。龙,阳物,熏蒸之气为云;虎,阴物,肃杀之气为风。凡此皆以类相感者也” (陈梦雷《周易浅述》) 。

(本文摘自《周易百句》,原题为《同气相求》)

精彩往期

跟着王振复教授解析《周易》里的文化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易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王振复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585-2

58.00元

内容简介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被誉为“古代东方奇书”,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型塑了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影响后世数千年。易学名家、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复精心择取《周易》中深富智慧、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言佳句,以权威的释义、精当的解读,剔掘出蕴含在《周易》中的文化原型、微言大义和哲理哲思,并紧贴当下读者关心的心灵话题,以深入浅出、意蕴悠长的文字,带领读者了悟《周易》精义,探寻古人的思想世界,进而绾合读者自身的心路历程,把握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深刻智慧。

作者简介

王振复,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易学、中国建筑文化、佛教美学和中国美学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迄今在海内外出版专著40余种,多部著作获选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代表著作有:《巫术:〈周易〉的文化智慧》(1990,1999)、《周易的美学智慧》(1991)、《中国文化“原典”——〈周易〉》(1997)、《中国建筑艺术论》(2001)、《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2002)、《中国美学范畴史》(主编兼第一卷第一作者,2006)、《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学智慧》(2006,2013韩文版)、《周易精读》(2008,2016)、《周知万物的智慧——〈周易〉文化百问》(2011,2012)、《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美学史》(2018)、《中国巫文化人类学》(2020)、《中国巫性美学》(2021)、《建筑中国:半片砖瓦到十里楼台》(2021)、《〈周易〉通识》(2023)、《周易精讲》(2024)。

内页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购书链接

通太极八卦,识宇宙大道,

跟着王振复教授读通《周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易〉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王振复 著

978-7-101-16200-4

56.00元

《周易》被称为“古代东方奇书”,人人想知却又人人难知。易学名家王振复教授的《〈周易〉通识》,既介绍阅读《周易》须知的基本常识,又详细解析与《周易》有关的各种符号、图式及相应文辞,还原古老的占筮流程,并进一步梳理《周易》三千年的历史,旁及其世界影响,正本清源,为读者打开通向《周易》世界的门户,构建《周易》学习的基本知识框架,是理想的学《易》入门读物。

复旦大学易学名家又“全”又“精”讲《周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易精讲》

王振复 著

978-7-101-16405-3

88.00元

本书是对通行本《周易》经、传的逐字逐句解读,突出“全”和“精”。《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体大繁复,本书从传统象数之学入手,每卦必讲,每爻必讲,《易传》“十翼”全讲,言必有据,既广征群言,又融贯己意。更进一步,讲解并不流于对《周易》哲学意涵的挖掘,而是以更高的视角,认为《周易》不止是哲学,更是包括哲学在内的文化集成。作者受过严格的文化人类学训练,以本经品读《易传》,全面展示《周易》作为中华文化之源的精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