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8日,黑龙江一位路人在垃圾桶里听见了微弱的哭声,走近查看竟发现了一个被黑色塑料袋包裹的女婴,女婴的肚子上还连着脐带,显然刚出生不久。
幸好送医及时,女婴经过治疗度过了危险期。
同一时间,警方迅速行动开展调查,很快揪出了丢弃女婴的人,竟然是女婴的亲爷爷。
女婴爷爷如此令人发指的行径,不只是家庭经济原因,归根结底是重男轻女这种思想在作祟。
女婴原生家庭的愚昧不在话下,他们的冷漠令人心寒,可世界上有铁石心肠的人,自然也会有“心软的神”。
比如,2007年被官媒点名赞扬的“拾荒妈妈”张菲。
张菲并不是什么有钱人,相反她需要靠拾荒为生,可就是这么一个养活自己都艰难的女子,却抚养了30多名弃婴,将他们养育成人。
然而,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回报她的却屈指可数,几乎没人主动联系她……
淋过雨的她,为他人撑伞
“张菲”这个名字对很多人而言陌生且普通,为什么央视还特定撰文报道她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人物”?
让我们回到1980年的那个寒夜。
当时的张菲刚刚找到了一间废弃的破旧小房子,简单搭建一番就成了她在这个城市的临时住所,勉强算是结束了风餐露宿的日子。
一个寒冷的夜晚,张菲正背着装满废品的袋子回家,却隐约听见路旁传来丝丝缕缕的哭声。
在好奇心驱使下,她循声过去一看,竟然是个女婴,女婴有先天性的唇腭裂,已经冻得脸色乌青,哭声越来越弱。
张菲心里不由一沉,她知道这个女婴也是被丢弃的。
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张菲,是被亲生父母狠心抛弃在孤儿院的,她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父母抛弃她仅仅是因为——家境贫困和重男轻女。
将她扔在孤儿院门前时,甚至没给她留下任何身份信息。
张菲人生最初的几年都是在孤儿院度过的,她也曾经被人收养,收养人将她视如己出,照顾得无微不至,那是张菲最美好的温暖时光,只可惜天公不作美。
就在张菲10岁那年,收养人因病离世,其亲人并不愿意接收张菲这个“累赘”。
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就这样开始独自流浪在不同城市之间,居无定所又身无分文,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饿急眼了还不得不跟流浪猫抢食物,年岁渐长后才学会捡拾废品卖钱以维持生计。
直到1980年,张菲已经26岁了,依旧靠拾荒为生。
收回思绪的她伸手摸了摸女婴的脸颊,指间传来的冰凉瞬间钻进她心里,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有什么能力帮她?
转身离去之际,张菲脑海中又有浮现收养人对自己的好,以及自己这二十多年的艰辛,不易但她终究活下来了,没有因为挨冻受饿而死,可如果任由这个孩子留在这儿,孩子恐怕活不过这一夜。
张菲叹口气,抱起女婴回到自己的小屋,给她取了名字,就算自己饿着肚子也会先保证女婴吃饱穿暖,这在外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一个“拾荒婆”收养被丢弃的孩子,以后这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听说了之后,都忍不住问她:“你自己都快养不活了,还捡个娃儿回来?”
张菲只是笑了笑表示自己无法袖手旁观,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更直白地说:“我连破烂都捡了,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我不管他们,他们可能就饿死了。”
废品站老板无法想象她的难,却不免感动于她的善,便在称算废品的时候偷偷多算给她些钱。
1980年的那个寒夜只是一个开始,也许在张菲抱起女婴的那一刻起,心里空空落落的角落就被填满了,她找到了一件对她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舍己为人,善有善报
截至2007年,张菲已经先后收养了12名弃婴,最大的孩子已经21岁,最小仅仅只有一个月大,其中4个孩子离开张菲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余下的一家九口就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
小屋外面堆积着张菲捡回来的各种废品,一些不好闻的气味时不时飘进屋内,光线昏暗的屋内回荡着婴儿沙哑的哭声。
这个九口之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值钱的只有桌子上那个生锈的电饭煲。
尽管条件如此艰难,在为孩子们提供容身之所后,张菲依然省吃俭用供孩子们去上学,让他们能够到学校里接受教育,学习知识,掌握一技之长。
2007年1月12日,央视新闻网发文报道了张菲的事迹,迅速在当地引起轰动,其中不乏恶意揣测,但更多的是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站出来为张菲筹集善款,帮助张菲将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送医救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人士,直接为张菲提供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对此张菲最初是不愿意接受的,这样的大恩大德她无以为报,也不想沦为某些人口中利用孩子炒作赚钱的无耻之徒。
幸好旁人再三相劝,考虑到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张菲这才同意以借住的方式入住这一套大平层。
来自社会善意纷至沓来,最令张菲感动的,莫过于广东普宁市公安局长亲手交给她的户口本。
这位出生山东却在广东普宁、漂泊多年的孤儿,终于拥有了合法的身份认定,有了遮风挡雨的庇护。
多年艰难终于拨云见日,张菲迎来了曙光,她的善良亦吸引不少同龄单身男士的示好,可年仅花甲的她对姻缘早已看淡,孩子们的陪伴已经让她感到很满足。
年轻时的张菲不是没有过对爱情的幻想,在三十岁那年她确实遇到了一个情投意合的男人,可对方无法接受她收养来的这些孩子,要求张菲愿意放弃他们。
张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她不可能为了婚姻弃这些病弱孩子于不顾。
张菲的伟大感动了许多人,但不包括所有人,就像那些被她收养长大后却头也不回离开的孩子。
数十年里,不少昔日的弃婴都在张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拥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可大多数人一次也没有回来探望过这位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的养母,哪怕是一通电话问候或是一条短信。
这些人主动切断了与张菲的所有联系,没有想过回报张菲的含辛茹苦,令外人看了都觉得震惊,这不是妥妥的白眼狼么?
对此,张菲不无心酸,但她始终不曾后悔收养过这些孩子,更不会影响她继续收养弃婴的决心。
因为离开是孩子们的决定也是他们的自由,张菲自觉无权干涉,她只想为他们祝福。
被遗弃的创伤
我们中国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决绝离开的孩子受的可不只是滴水之恩,他们为什么这么忘恩负义呢?
弃婴是当今社会依然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被父母或监护人遗弃,都不可避免地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可以直接说是创伤,这一点有大量数据分析可以证实。
“弃婴”这个身份属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像挥之不去的阴霾。
缺乏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很可能会令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和情绪障碍,连普遍生活里的一些小问题,都无法很好地处理,俗称“弃婴型抑郁”。
弃婴型抑郁会产生两种颇为矛盾的反应,一种是为摆脱被遗弃命运的依赖、讨好型心态;
另一种则是维护弃婴身份的自怜和自虐,两种潜在心态绞缠之下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过分顺从,委屈求全,舍己为人。
那些主动与张菲断绝联系的孩子,选择离去是出于对家庭关系的不信任,既缺乏安全感又不认同过往经历,想要摆脱便把养母也归纳在过往经历里一并抹除。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逃避过往经历,否定了给予他们第二次生命的养母,不就又孑然一身了吗?这何尝不是潜意识里维护弃婴身份的自怜自虐?至于舍己为人这一点,在张菲身上尤为明显。
张菲施恩莫忘报,所以她顺从地接受了孩子们决绝的决定,不曾有过怨言,也不会说半句孩子的不是。
每当有人问她“后悔吗?”、“会恨那些不再回来的孩子吗?”
张菲也只是坦然地表示,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她还是会收养遇见的每一个孩子,会尽己所能帮助那些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弃婴。
有媒体统计过,从1980年那个寒夜开始,张菲靠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在这40年里收养了30多名弃婴,其中28人已经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张菲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至今都从未有过伴侣。
张菲的舍己为人令人动容,说她“感动中国”也的确当之无愧。
只是在赞扬这位拾荒妈妈的同时,我们整个社会需要给与“弃婴”这个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而不是光看到“不联系”就不假思索地指责。
参考资料:
广州日报《好人帮好人!爱心助力“拾荒妈妈”渡难关》
羊城晚报《“拾荒妈妈”张菲再现广州,抚养的多名弃儿长大后从不联系她》羊城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