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科研人员在府河流域孝感段发现了“鳤”,而在该区域内,上一次发现“鳤”的身影,还是在2022年6月,如今时隔一年多重现,这也让科研人员非常激动,说明该区域内的“鳤”种群正在慢慢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府河发现的珍稀鱼类——鳤,经测量,这尾鳤鱼全长42厘米,体重420克。目前,已被保存处理。 王新越 摄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每年都至少要捕捞20吨以上的鳤鱼。去年在武汉倒水河流域也发现了“鳤”,要知道由于上世纪末该物种濒临灭绝,在该区域内已经有数十年没有发现过“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什么是“鳤”?它又为何会灭绝呢?

“鳤”是一种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各淡水水体中的洄游性鱼类,在民间它们还被称为竹四鱼或者是金刀鱼,体型较小且细长,全长最大不会超过55厘米,普遍体重在1斤到2斤左右。

鳤鱼作为一种洄游性鱼类,鳤鱼的繁殖季节是在每年的4月份到6月份,等到小鱼孵化出来后,它们便会在夏天的时候离开江河,一路去湖泊中肥育越冬,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可以性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鳤(guǎn)与鯮(zōng)、鳡(gǎn)这三种鱼,同为长江中的掠食性鱼类,它们身材修长优美,被人们戏称为“长江三剑客”,现同为长江流域的明星鱼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鳤鱼

鳤鱼的野外种群在20世纪末大量衰退,很多产区已数十年无该物种的活动记录。因此,鳤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CR),这种神秘的鱼类曾一度被认为区域性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鳤鱼是体形中等的经济鱼类,外观和草鱼很相像,俗称刁子、麦秆刁、昌刁、刁杆。它们头小而尖,身材细长呈圆筒状,形似水管,因此得名。这样的身形,也赋予了鳤鱼极快的游动速度。鳤鱼性情较温和,主要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小型动物为食。

鳤鱼背部呈蓝绿色,腹部则为银白色,身体的侧边有一条黄绿色的条带,尾鳍有着长长的分叉,有的分叉不同,甚至只有一尾,因此渔民也将这种鱼类称作“一尾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鯮鱼

鯮鱼和鳡鱼一样是名副其实的水中霸王。鯮鱼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栖息于江湖敞水区中下层水域,以小型鱼虾类为食。具江湖洄游习性,一般小个体均生活于湖泊。长江个体性成熟年龄雄鱼为4龄,雌魚为5龄。繁殖期为4〜7月。卵浮性。生长较快,1龄个体达440mm,5龄龟长达lm,体重10kg,最大个体可长至50kg以上。群体数量不大。对养殖鱼类有危害性。

鯮鱼分布于我国长江、闽江和珠江等水域。本种在太湖仅有伍献文1962年记录于无锡五里湖,以后未见报道。由于江湖通道日益被阻隔,目前鯮鱼在太湖也十分罕见,可能已绝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鳡鱼

鳡鱼体形庞大,性格彪悍。它们外表呈长纹锤形,粗壮,口大,吻尖且硬,形似鹰喙。鳡鱼最大个体可达2米,重量可达54千克,是淡水鱼最大的鱼类之一。

鳡鱼是目前长江南京段体形最大的顶级猎食者,有“江中猛虎”之称。它们行动敏捷,纺锤形的身体游泳速度很快,不仅能袭击落单小鱼,还会加速冲击撕碎大型猎物,其间偶有露出背鳍和尾鳍,激起大量水花,酷似鲨鱼。鳡鱼在幼体时便吞噬其它鱼苗,封闭水体养殖须警惕混入的鳡苗。

(综合:西南渔业网)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