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大厂动荡不安,35+离职大礼包层出不穷的时候,部分年轻人把目光瞄准了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

大家在用一种新的方式离开北上广深,试图在当打之年再续辉煌。

拥挤的700万人香港,显得更加局促。

可相比35+危机,在香港,35岁确实最好的求职年龄,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扣去高昂的房租和生活费,背井离乡,虽然不见得多好,但总归是活下去了。

01

香港这五年

我是18年来香港,来了之后HK就不是很太平,经历过国安法,某一次从福田口岸过关,因为ZZ事件的影响,东铁几乎停摆,我坐在路边看着躁动的人群,一时不知所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铁

而后新冠席卷全球,三年被困小岛,盼星星盼月亮,在最后一个冬天,没抗住,盯着21天落地了首都,大雪纷飞,我在工作人员的监督下在酒店过了一个春节。

哪知这一回,再回去时,已是跨年之夜,香港又回到了曾经人头攒动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3年中环跨年烟花等待人群

这期间我完成了工作转换,经历了感情工作经济至暗时刻,重新把生活拉回正轨,顺便将原来的专才身份换优才。

如今再回头看,以为过了很久,其实不过二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优才计划

02

南下求职的青年

之后我在小红书还有公众号上偶尔会写一些关于香港的内容。包括自己过往的工作经历。陆续收到很多询问我香港工作学习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小红书咨询

当然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选择前往香港求职。

朋友A

深圳某大厂员工,32岁,薪水60w+,年初被优化后,我们一起吃了顿饭,他觉得在继续大厂卷也没意义,也想去外企或者国企,奈何今年整体光景并不好,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我和他说可以试着和我一样申请一下优才计划,对于大厂员工或者高学历的人才,申请的门槛并不高。

目前优才的审批进度相比疫情减缓了很多,预计都要一年以上,评分从80+可申请,他的评分110左右,我觉得概率还是挺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B

某新能源大厂员工,股票分红加在一起,应该是破百了,没有细问。早年就是香港大学毕业,现在收入也稳定,申请一个香港身份,希望能够享受一下在国内的优惠的税收政策。我不禁感叹这戏谑的ZC,按他的说法,具体到企业中,年薪为100万+的员工,拥有香港身份,每年可以少缴纳高达20万+的税,占年收入20%。

当然我觉得没有这么夸张,但确实可以看到什么是“物以稀为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C

和男朋友两个人,早早就规划跑路了,目前两人在香港头部的地产公司,每月两人到手近十万港币,属实是我羡慕的。

我两年前回来,他们两三年前过来。时机把握的挺好。现在,我再去看很多建筑和地产公司招聘,岗位数量锐减,连HKIA上18,19年,我每次刷新都是十几页的岗位,如今仅剩下2,3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后知后觉的来咨询和关注我的朋友们,可能要泼你们一盆冷水,HK不过二分之一个深圳大小,深圳又是上海三分之一,这里居住着700万常住居民,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16㎡,是世界上最拥挤,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

我想,她也无法容纳下大量南下的青年。从审批速度来看,各项计划已经在收紧。

03

南下搞身份的中年

我的朋友圈,除了有一波想要去香港求职的青年,30+。也有35+甚至40的中年。在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子女上学,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小有成就的中产或者小老板,从年入几百万到千万,人生其实已经到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度,接下来就是为自己的后代铺路,让他们能够赢在起跑线。